国内外著名导演
  • 浏览:1699 评论:14 人

  • 一.张艺谋 形式至上--简评张艺谋电影摄影风格 在中国电影界,张艺谋无疑是最有成就也最有争议的导演。
    从《一个和八个》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从摄影到演员再到导演,从电影到歌剧到北京奥运会开幕式,24年来张艺谋作品很多,获得奖也很多。但我认为最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老本行——摄影和构图。





    一、背景――第五代导演

    第五代导演主要是指1982年电影学院毕业生。作为文革之后的第一批电影人,他们的电影表现出强烈的,具有理想性与意念性的人文精神,反叛性和探索性。《一个和八个》和《黄土地》这两部电影是第五代电影的处女作和代表作。它们无论在方法形式,还是在主题内容上都表现出了对传统电影的反叛。张艺谋作为第五代导演中的一员,自然也脱离不了在形式,色彩,画面构图上的反传统。这样刻意的反传统也在他以后的电影中有深刻的体现。




    二摄影

    张艺谋在电影学院学的是摄影专业,他刚开始从事的也是摄影,所以在他的影片中,摄
    影显得格外突出,并成为影片中的亮点。张艺谋的摄影风格是和他电影所表达的主题紧
    密联系着的。比如在《秋菊打官司》、《活着》等影片中,影片的风格是生活化的。张
    艺谋就注意把色彩和摄影技巧融合在影片的生活氛围之中。《十面埋伏》、《英雄》是
    “风格化”的,是地地道道的商业电影。这种电影需要摄影的造型、色彩、用光等等手段
    去补充和渲染。但是在张的摄影还是有很多共同的技巧和方法。这些技巧不仅用的恰到
    好处,而且更能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电影的主题。





    (一)远景拍摄
    张艺谋很喜欢运用远景。他的每一部电影都有很多远景的镜头。这可能是由于他要突出
    画面宏大的原因,就如同在《十面埋伏》和《英雄》中。在他前期的电影中,这些远景
    拍摄显得更有创新性和表现力。





    作为第五代电影的代表,《黄土地》就是由于果断采用远景的拍摄才释放出巨大的感染
    力。在该片中他充分调动摄影手段,以独特的造型表现出黄土高原浑朴、雄伟的独特的
    美。这也是依赖大面积运用远景拍摄黄土高原全貌。




    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中,张几次三番地采用高空镜头拍摄大院的全局。唯有如此才能
    排出一个森严,封闭,阴冷的空间环境。




    (二)模糊的处理

    要说模糊处理最有代表性的非《大红灯笼高高挂》莫属了。电影中干脆不给男主人公面
    部描写,使他变成一个“不见脸的男人”,或是一个“幽灵般的男人”,由此达到一种极致
    的象征性,也就是女性的形象排到男性形象之前。这样镜头调度上对男主人公过于隐藏
    的处理让人有生硬之感。





    在《红高粱》中,最有感染力的镜头当属最后的日全食。在这里,张采用了模糊的处理,将眼前的景象模糊成一片红,这样这样,红色就构成了前后两个部分的对比,繁盛的生命场面与一片空白,这种对比带给观众一种巨大的落差。同时画面的单一更凸显出听觉的震撼,两者互相补充表现出的是一种莫大的恐怖,死亡和悲伤。张艺谋的电影中的摄影技巧很多,他的镜头总能准确地表达他所要表达的意思。





    二构图
    张艺谋另一大亮点是他的构图。张艺谋电影的每一个画面的色彩搭配,场景布置,背景
    人物都安排的恰到好处。没有这样成功的构图,有再高妙的摄影都没有用。





    (一)电影的选景
    张艺谋的大部分电影都选择很宏大的背景。《红高粱》开机之前,张艺谋特意种了四百
    亩高粱仅仅用于拍摄。《十面埋伏》场景干脆选在了国外,并借助了当地突如其来的一
    场大雪。作为电影的背景元素,选景格外的重要。也正是借助了漂亮的背景,张的电影
    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