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五十载,人猿星球已千年
- 暮魂秋情LV.连长
- 2017/8/1 20:34:11
毫无争议的,1968年的首部曲是空前的杰作,即便剩余四部续集的质量参差不齐,但是合在一起仍然不失为一个伟大的系列,它构造了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和价值体系。五部电影每部的主角不尽相同,情节的延续依照因果,而非时间先后。前一部的因铸就了后一部的果,最后一部的果又成为首部曲的因,伴随着世界的两次毁灭,就像完成了一个自证预言 (Self-fulfilling prophecy),一个古希腊式的悲剧宿命。
- shufecfa
- 2017/8/1 21:46:46
虽然改编自1963年的法国同名小说,这样一个电影系列的出现,却并非偶然。让美国社会处于焦虑和悲观的60年代,从象征着割裂和敌对的柏林墙开始,有一触即发的的古巴导弹危机,深陷于泥泞的越南战场,坐着豪华敞篷车的约翰肯尼迪和演讲着我有一个梦想的马丁路德金死于暗杀。报纸上说,苏联人蓄势待发,而越共刚刚在电台里威胁了要袭击美国本土。中小学生每天在学校里进行着定时的防空警报跟核袭击的演习,仿佛看不到明天的惊弓之鸟。社会总是从宣传差异和割裂开始。差异和割裂渲染恐慌,最后恐慌一定会催生仇恨。
大到冷战,小到整个系列触及的60年代气氛热烈的民权运动抗争的社会偏见,性别种族平等和现代奴隶制,都遵循着这个链条。美国人和苏联人有什么不同?白人和黑人有什么不同?人和猩猩究竟又有什么不同?在98年的人猿星球花絮纪录片里,演员描述了大家中午吃饭的场景: 黑猩猩和黑猩猩坐在一起,红猩猩和红猩猩坐在一起,大猩猩和大猩猩坐在一起,不同种类的猩猩之间交流甚少。这种无处不在的人类个体的抱团,以及对外部群体的排斥,思及电影的主题,不能不说是一种讽刺。
- 我不是lvo
- 2017/8/2 0:45:29
人猿星球系列,把这种不自察的本性和自证的讽刺放在猩猩的身上展现给你看。相互仇视的人与猿本质相同,互为镜像,人通过镜像更容易了解自己的荒谬。而“人被猿奴役”或者“猿被人奴役”这种越是我们恐惧越是渴望摆脱的预言,越有可能因为我们的苦苦挣扎而成为现实。如同抛弃幼子的拉伊俄斯和离家出走的俄狄浦斯,注定了后者弑父娶母的命运;如同企图饿死女儿和外孙的阿克里西奥斯,注定了珀尔修斯失手杀死外公的命运。无法逃避的自证预言的恐慌,是旧版系列的核心:人类的未来究竟在哪里?
也许会如电影里预言的那样,一直重复着灵长生物的历史与进化的循环,在主动割裂中相互憎恨和争斗,最终自我灭亡,大概是人类文明无法突破的桎梏。这种表达宿命的坦然和表达末日的坦然,在如今的好莱坞傻白甜正能量主义风气下大概不常见到。实际上那一个时代的美国诞生了不少深刻思考社会现状和未来的苦涩电影,比如奇爱博士,绿色食品,太空登月记等等。(BTW, Charlton Heston在人猿星球和绿色食品两个片子里都是主演,都非常的郁闷)。

校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