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片映像:永恒的经典之陈可辛----《甜蜜蜜》
- 修行不为我LV.连长
- 2014/7/11 20:20:20
- 福德宫
- 2014/7/11 23:42:30
- porenbuhao
- 2014/7/12 0:32:30
本片的主题曲《甜蜜蜜》是邓丽君在中国大陆最能为人耳熟能详的代表作之一。本片为纪念邓丽君逝世而作,故事发生的年代正是邓丽君在日本乃至整个东亚最为活跃的巅峰时期,最后以她不幸因病去世这一事件为全片故事结尾的契机。
- 我不是lvo
- 2014/7/12 3:50:12
- 呵护着你
- 2014/7/12 7:57:39
《甜蜜蜜》的三个命题
陈可辛钟意于漂泊的电影,或许这与他的个人颠沛的经历有一定的关联。而漂泊中的爱情则是他一直体现的主题。无论是《如果爱》中北漂的孙纳与林见东,亦或是《甜蜜蜜》中南漂的李翘与黎小军。流离与起伏似乎在《甜蜜蜜》里贯穿的更为彻底,陈可辛在叙述这个多劫的爱情故事同时,也在影片中加入了另外的命题。
- dksg
- 2014/7/12 10:16:52
- 芯诚妞妞
- 2014/7/12 11:25:51
1:社会的同化与自我认知《甜蜜蜜》所选的故事发生地点非常具有典型性。
前半部分的香港也好,后半部分的美国纽约也罢,都是国际化的大都市、高速发展的工业城市。而移民更是组成城市人口的重要部分。生活节奏快、竞争激烈、以及文化的多元、种族或地域的歧视、贫富两极化都是这两座城市的特征,也是这部电影的推动力。 黎小军初到香港穿着破旧的棉袄,提着两个蛇皮塑料袋,操着一口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普通话。他对电梯,取款机甚至是麦当劳的无知,使他像一个婴儿一样,需要重新学会立足,而学费便是卖命的干活。在个体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他认识了李翘,一个最终让他学会广东话,懂得在生之艰难的社会中活出一片天地的女子。 能说一口流利的粤语的李翘,看似更早的融入了社会。其实不然,在新事物出现在她生活中的时候,她并没有表现出应有的困惑,而是直接的适应,采纳。其代价便是否定了自己,李翘拒不承认自己是广州人,而坚称她是喝维他奶长大的香港人。她想抹杀掉会招致轻视的出身。似乎这样她就不再是外来的打工妹,就能进入主流社会。但当她委身给阿豹哥,得到了社会的尊敬与承认后,却开始怀念家乡。她母亲没来得及看她的楼房建成就去世了。直至李翘后来在美国当导游被旅客问及,是哪里人的时候。她才坦坦然笑笑,答,是广州人,已经很多年没有回去了。至此,李翘才完成了对自己身份的内省与认知。 香港对黎小军和李翘来说,是一针催熟剂。他们被迫的成长,完成了自己的成人礼。生命从那里才开始直立。
- HEXIANG
- 2014/7/12 11:46:36
- 牙牙最乖
- 2014/7/12 16:13:02
2:实用主义爱情与理想主义爱情比较正如每个男人生命中都有白玫瑰与红玫瑰一般的女子一样。
一个女人生命中也必然有两种男人。就像李翘有黎小军和阿豹。黎小军之于她而言,是理想主义爱情,而阿豹是实用主义爱情。她和黎小军明明白白在一起,却不明不白的分开了。而和阿豹是不明不白的在一起,却明明白白的分开了。黎小军给了李翘最初的心动与异性的关心,是初恋情人的角色。阿豹则使李翘人生展开,使她蜕变成一个八面玲珑的女人,相当于《长恨歌》中李主任的角色。 然而陈可辛将这两段爱情都打碎了,这是他的不俗之处。原来实用的感情并不低人一等,理想主义的纯洁,在面对前者也没有多少道德优势。片中阿豹死后,李翘失神的站在纽约街头,镜头拉开,继而升格,李翘伶仃的身影站在没有归属感的繁华土地上,这一长镜头将李翘的凄哀展现的淋漓尽致。 陈可辛善于用一些细节表现爱情,尤其是运用手的意象。例如,在《如果爱》中,林见东将自己的手指轻轻的伸进孙纳睡觉磨牙的嘴里,让她咬着。又如《甜蜜蜜》中,黎小军在旅店里,侧拥着李翘,哼着甜蜜蜜,手指在她肩上和臂上来回轻弹着。这些琐屑而温暖的镜头,不多言语,便道出深长的爱意。
- 慕枫浩
- 2014/7/12 13:51:14

校园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