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发个:北京电影学院《研究方向介绍.考试指南》让大家了解一下
  • 浏览:1025 评论:16 人

  •  

    前  言

     

    为帮助考生对我院电影学专业所设的各研究方向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使考生对我院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招生对象、入学考试科目、备考参考书目等方面的情况有所掌握,我们编辑了《研究方向简介.招生考试指南》。

    需要注意的是,这只是一些介绍性资料,不可作为报名考试时的准确依据。有关入学考试科目、招生对象等内容应以北京电影学院当年的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为准。研究生课程设置等相关内容应以学生入学后领到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为准。

     

     

                                    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部

                                          2002年9月

     

     

     

     

     

     

     

     

    文学系      电影剧本创作及电影剧作理论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简介

    电影剧本创作是电影创作最基础、最首要的环节,电影艺术整体水平的提高,首先取决于电影剧本的创作水准。本研究方向旨在选拔出具有电影剧本写作经验和电影剧作理论基础的考生,经过更高层次的电影剧作实践和更深层次的电影剧作理论教学与科研,使其成为在剧本创作、剧作理论研究和电影剧作教学方面都具有较高能力的专门人才。

    尽管对所有学生都同时在电影剧本创作和电影剧作理论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综合教学,但在每期学生的研究方向上又有两种不同的侧重:(一)对以电影剧本创作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生,我们的教学重心在于培养电影剧本创作型人才,所以教学以《电影剧本创作》课为主,以《电影剧作理论研究》为辅。他们在毕业的时候,以剧本创作为主,电影剧作理论论文为辅进行答辩;(二)对以电影剧作理论研究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学生,我们的教学重心在于培养电影剧作理论研究型人才,所以教学以《电影剧作理论研究》为主,《电影剧本创作》为辅。他们在毕业时将以电影剧作理论研究的论文为主,以电影剧本为辅进行答辩。

     

    二、课程设置

        1.公共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原著选读、外语。

    2.基础理论课:经典电影剧作分析、电影导演研究、电影大师研究、电影表演学、电影美学、视听语言

    3.专业课:电影剧本创作、电影剧作理论研究。

    4.补修课:中国电影史、世界电影史

    5.选修课:根据学院开设的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自行选定。

    6.毕业考试: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三、教学方式

    课堂授业与独立治学并重,读书与看片并重,理论与操作并重。

     

    四、招生对象及对考生要求

    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或在职人员,专业不限。

     

    五、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1. 政治    2. 外语    3. 影片分析  4. 剧本创作 

    复试: 面试 (电影剧作基础知识及理论素质考核)

     

    六、备考书目

        1.剧作理论:

    《写电影剧本的几个问题》夏衍

    《电影剧作概论》电影学院文学系

    《通向电影圣殿》电影学院文学系

    《荣誉》苏牧

    《闲情偶寄》李渔

    《诗学》亚里士多德

    《美学》黑格尔

    《论戏剧和电影的编剧理论与技巧》劳逊

    《银幕的剧作》弗雷里赫

    《电影剧本写作基础》悉德.菲尔德

    《电影剧作者疑难问题解决指南》悉德.菲尔德

    2.电影学:

    《电影的元素》波布克            《电影的语言》马尔丹

    《电影的观念》梭罗门            《电影的本性》克拉考尔

    《电影是什么?》巴赞            《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作为艺术》鲁道夫.爱因汉姆

    《论电影的编剧、导演和演员》普多夫金

    3.电影刊物:《世界电影》《当代电影》《电影艺术》

     

     

    文学系            外国电影史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简介

    外国电影史研究作为电影学研究、当代大众传播媒介发展的基础,其性质决定专业学习和研究必须以科学态度和系统的方法,从电影本性出发,全面分析电影经济学、社会学、工艺学、语言学等发展历史,并对所了解和占有的史料能够获得电影艺术规律性研究经验和能力,为未来理论研究工作奠定坚定的基础。






     

    二、培养目标

    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作风,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可独立担负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熟练运用一门外国语阅读专业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写作能力。

     

    三、课程设置

    1.公共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原著选读、外语

    2.基础理论课:电影导演研究、电影美学、电影理论、影片分析、电影造型及声音、拉片

    3.专业课:外国电影史、中国电影史、电影大师研究

    4.补修课:分国别电影研究、电影艺术概论、视听语言、影视创作实践、电影制片管理、电影摄影艺术、第二外语

    5.毕业考试: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四、招生对象及对考生要求

    大学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的学生,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专业不限。

     

    五、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1.外语    2.政治    3.影片分析    4.外国电影史

        复试:面试(结合中外电影史及电影理论、中国现代电影文学等考核)

     

    六、教学方式

    讲授与研究相结合,参加有关学术活动,在导师指导下以自学为主。

     

    七、分配去向

    理论研究及教学单位。

     

    八、备考书目

    《外国电影史》  郑亚玲、胡濒

    《中国电影史》  钟大丰、舒晓鸣

    《世界电影发展史》  沈嵩生

    《西方电影史概论》  邵牧君

    《世界电影史》  萨杜尔

    《电影理论史评》 尼克.布朗

    《中外影视大词典》  汪流、王志敏、陈山

     

     

    文学系    中国电影史(全球化与中国电影)研究方向

     

    一、            研究方向简介:

        “全球化与中国电影”是中国电影史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的系列研究课题中的重要一项。为了全面而扎实地完成中华电影史研究的全部构架,继中国电影通史、香港电影史、台湾电影史、华人电影史、中国电影理论史的硕士研究生课题后,特将中国电影作为一个开放的体系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语境中加以考察,研究全球化过程中中国电影与世界电影的互动关系,目的是不仅要从全球电影的高度重新对中国电影进行准确的文化和艺术定位,而且要培养适合21世纪新学术时代的进入全球化研究体系中的中国电影史的现代研究与教学人才。同时,为了适应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业的需求,本研究方向力求走出学院教学的模式,将中国电影史的研究与教学和培养战略性中国电影产业的高级电影从业人员结合起来,以开拓具有电影学院特色的电影史论教学和研究的新思路和新层次。

     

    二、            培养目标:

    能适应中国加入WTO后全球化电影产业需求的“软件”方面的新型人才。强调创新意识与严谨治学并重;具有从事高层次的学术研究、教学工作、影视策划和创意、开拓边缘学科与前沿性课题的能力。

     

    三、            课程设置:

    1.公共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原著选读、外语

    2.基础课:中国电影史、港台电影史、当代影像艺术与新视听语言、

      中国电影理论研究、电影产业研究、录相拍摄实习、计算机专业软

      件应用

    3.专业课:华人电影研究、全球电影研究

    4.选修课:根据学院开设的选修课,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自行选择。

    5.毕业考试: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四、            招生对象及对考生要求:

    各类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学生。有较好的人文科学、文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并具有影视视听语言的感受和把握能力,有较高的外语水平。

     

    五、            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1. 政治        2. 外语  

          3. 影片分析    4. 中国电影史(含港台、华人电影)

    复试:面试

     

    六、            教学方式:

    课堂内外教学、理论研究与制作实习相结合。

     

    七、            毕业去向:

    影视教学和相关文化产业部门。

     

    八、            备考材料:

    《中国电影发展史》程季华主编;






    《中国电影史1937—1945》李道新著;

    《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著;

    《台湾电影史话》陈飞宝编著;

    《镜像与文化——港台电影研究》王海洲主编;

    《电影美学分析原理》王志敏著;

    《荣誉——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苏牧著;

    《中外影视大辞典》汪流主编;

      90年代以来《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当代电影》、《电影艺术》、《世界电影》杂志中有关中国电影、港台、华人电影研究的论文。

     

     

     

    导演系            电影导演创作与研究方向

     

    一、培养目标

    本研究方向培养电影导演的高级专门人才。

    1.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

    2.系统掌握电影故事片导演艺术理论;具备较高的中外文化艺术知识修养和审美能力;

    3.具有导演创作、研究和教学专业技能。

    4.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

    以导演创作技能为主,兼及导演理论、导演艺术家研究。

     

    三、课程设置

    1.公共课:

            政治理论    外语

    2.基础理论课:

        中国电影史    外国电影史    影片分析    摄影基础

        电影美术基础  录音基础    音乐基础    影视技术概论

    电影管理及市场

    3.专业课:

    导演创作基础(视听语言、剧作、表演)

    导演创作

        导演研究

        4.毕业考核:毕业作品、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四、招生对象及对考生要求

        大学本科毕业。

     

    五、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1.政治    

          2.外语    

          3.电影艺术理论    

          4.命题导演创作

    复试:1.导演艺术构思    

          2.文学艺术修养

     

    六、备考书目

    《世界著名导演艺术家研究》

    《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

    《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

    《银幕追求——与中国当代电影导演对话》

    《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

          以上书籍为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华语电影十导演》  浙江摄影出版社

     

     

    导演系          纪录片导演创作与研究方向

     

    一、培养目标

    本研究方向培养电影、电视纪录片导演的高级专门人才。

    1.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

    2.系统掌握影视导演艺术理论;具有较高的中外文化艺术知识修养和审美能力;

    3.具有纪录片导演创作、研究和教学专业技能。

    4.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

    以导演创作技能为主,兼及导演理论、导演艺术家研究。

     

    三、课程设置

    1.公共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原著选读、外语

    2.基础理论课:人类学基础、社会学基础、心理学基础、

      视听语言、影视声音、影视摄影、非线性编辑、电影造型。

    3.专业课:纪录片创作与理论、导演研究

        4.毕业考核: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四、招生对象及对考生要求

        大学本科毕业。

     

    五、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1.政治     

          2.外语     

          3.纪录片基础理论     

          4.纪录片导演创作

        

    复试:(包括以下内容)

          1.纪录片作品分析    

          2.纪录片命题创作     

          3.文化艺术修养

     

    六、备考书目

      《纪录电影文献》          单万里主编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世界纪录电影史》      (美)埃里克?巴尔诺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

      《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

      《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

            以上书籍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

     

     

    导演系          电视剧导演创作与研究方向






     

    一、培养目标

    本研究方向培养电视剧导演的高级专门人才。

    1.正确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观点和党的文艺方针政策;

    2.系统掌握导演艺术理论;具备较高的中外文化艺术知识修养和审美能力;

    3.具有导演创作、研究和教学专业技能。

    4.熟练地运用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

    以导演创作技能为主,兼及导演理论、导演艺术家研究。

     

    三、课程设置

    1.公共课

            政治理论    外语

    2.基础理论课

        中外电影史    中国电视剧史    影视作品分析  摄影基础

        影视美术基础  录音基础    音乐基础    影视技术概论

    电视剧管理及市场

    3.专业课

    导演创作基础(视听语言、剧作、表演)

    导演创作

        导演研究

        4.毕业考核:毕业作品、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四、招生对象及对考生要求

        大学本科毕业。

     

    五、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1.政治    

                2.外语     

                3.影视艺术理论     

                4.命题导演创作

          复试:1.导演艺术构思    

                2.文学艺术修养

     

    六、备考书目

        《世界著名导演艺术家研究》

        《构筑现代影像世界——电影导演艺术创作理论》

        《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

        《银幕追求——与中国当代电影导演对话》

    《电影导演的艺术世界》                        

          以上为中国电影出版社

        《中国电视剧发展史纲》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表演学院        影视表演创作及理论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简介

        电影表演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规格,是在学生具备大学本科毕业或有相关工作经验大专毕业的文化基础上,经过在校三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系统地掌握电影表演理论及电影基础理论。

     

    二、培养目标

    具有系统的电影表演理论及电影基础理论知识,较全面地了解影视创作规律和创作技巧,能够独立进行表演学科的理论研究、教学及表演创作的专门人才。

     

    三、课程设置

    1.公共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原著选读、外语

    2.基础理论课:影视表演创作基础、电影剧作基础、电影导演基础、大众传播学

    3.专业课:影视表演理论、表演艺术心理学、影视表演艺术家及佳作研究、影视表演教学理论研究、影视表演艺术专题研究

    4.补修课:电影美学、电影理论、电影史

    5.选修课:现代戏剧、音乐、绘画

    6.毕业考试: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四、招生对象及对考生要求

    大学本科毕业生或有相关工作经验的大专毕业生或在职人员。

     

    五、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

            1.政治  2.外语    3.表演艺术理论    4.命题写作

    复试:面试

    同等学力加试:1.表演基础理论      2.表演作品分析

    六、教学方式

        课堂授业与独立治学并重,读书与看片并重,理论与操作并重。

     

    七、分配去向

    电影表演教学、研究单位及有关创作部门。

     

    八、备考书目

      《电影艺术词典》; 

      《演员自我修养》(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表演艺术心理学》(美)格林.威尔逊; 

      《表演艺术教程—演员学习手册》林洪桐

      《银幕技巧与手段》林洪桐   

      《电影表演艺术》林洪桐;  

      《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  等主编

      《新中国电影五十年》胡克  等主编

    《于是之论电影表演艺术》中国戏剧出版社

    《论北京人艺演技派》  北京出版社

    《新世纪电影论坛》上、下    中国电影出版社

    《谈演员的矛盾》(法)狄德罗; 

      《电影表演》(美)奥勃莱恩; 

      《文艺心理学》朱光潜; 

      《电影表演艺术概论》李苒苒、刘诗兵、马精武、张建栋






      《好玩的游戏与好看的艺术》齐士龙;

      《电影戏剧中的表演艺术》齐士龙

      《明星之门—电影表演艺术论集》钱学格  学苑出版社

      《影视表演艺术讲课笔记》刘诗兵  南海出版公司

      《石挥、蓝马、上官云珠和他们的表演艺术》

              《电影艺术》编辑部主编  中国电影出版社

     

     

    摄影系      影视摄影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简介

    电影(电视)摄影师在电影(电视)艺术创作中肩负着画面视觉完成的重任。本研究方向主要培养电影(电视)摄影艺术及技术理论研究以及培养电影(电视)艺术教育和电影(电视)艺术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正确的艺术观和方法论,具有坚实的影视摄影艺术、技术理论基础,系统、全面地掌握摄影艺术创作技能、技巧与艺术创作理论,能独立进行影视摄影艺术创作、教学、理论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课程设置

    1.公共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原著选读、外语

    2.基础理论课:摄影技术(A)、摄影技术(B)、摄影技巧(A)、摄影技巧( B)、摄影造型研究(A)、摄影造型研究(B)

    3.专业课:摄影创作理论(A)、摄影创作理论 (B)、摄影画面形式

    4.补修课:绘画、电影创作

    5.选修课:视听语言(导演)、电影中的声音、西方美术作品分析、多媒体技术及技巧应用、中外电影研究

    6.毕业考试: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四、招生对象及对考生要求

    大学本科学历(不限文理科),具有一定绘画造型知识能力和影视艺术理论及创作基础。

     

    五、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1.政治          2.外语 

          3.影片分析      4.摄影艺术理论 

    复试:面试(摄影造型艺术素质、摄影艺术创作)

     

    六、教学方式

        课程理论讲授和制作相结合,在导师指导下阅读书目,完成毕业创作及论文撰写。

     

    七、分配去向

    电影教学、研究单位及有关创作部门。

     

    八、备考书目

    《论电影艺术》  林格伦

    《电影艺术词典》

    《电影作为艺术》  爱因汉姆

    《电影摄影创作问题》

    《电影语言》  马赛尔.马丹尔

    《电影摄影艺术概论》

    《电影摄影造型基础》

    《电视和电影照明技术》

    《摄影镜头和使用技巧》

     

     

    摄影系          现代电影技术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简介

        以现代电影及摄影技术为研究方向,为电影教育机构和影视制作部门培养电影及摄影技术人才。

     

    二、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的电影及摄影技术的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

     

    三、课程设置

        因本学科属于跨专业学科,不同来源的学生所修课程有很大区别。所以课程设置参考具体录取的学生以前所学的专业,以及当前电影技术的热点而定。

    原则上课程设置将以培养综合能力为目的。课程涉及电影技术、摄影技术、电视及视频技术、计算机图形与图像处理、电影及摄影艺术基础等方面的内容。

     

    四、招生对象及对考生要求

    理工类大学本科毕业生,影视工程、电子工程及计算机专业为佳(不招收非英语类考生)。

     

    五、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1.政治  

          2.外语  

          3.计算机原理及语言(高校计算机水平)  

          4.造型基础(素描或摄影作品分析,具体考试科目请参见 

            当年招生简章)

        复试:面试

     

    六、教学方式

    授课、实习、针对课题进行专题研究,在导师指导下自修等方式相结合。

     

    七、分配去向

    高等影视教育机构、影视制作或后期制作单位。

     

    注:本方向不提供参考书目,考试以理工科大学本科生应具备的知识

        能力为准。

     

     

     

    摄影系            电影影像理论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简介:

    结合技术分析的客观评价手段,并运用艺术创作及视觉心理学的理论对电影成像过程和影像质量进行综合性研究。






    《中国电影美学:1999》胡克/张建勇/陈默,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版;

    《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版;

    《影视录音—声音创作与技术制作》姚国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版;

    《审美空间延伸与拓展—电影声音艺术理论》姚国强/孙欣,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版;

    2.影视艺术和美学理论方面:

    《论电影艺术》[英]欧纳斯特.林格伦,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版;

    《电影作为艺术》[德]爱因汉姆,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版;

    《电影语言》[美]马尔丹,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版;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1981版;

    《电影的元素》[美]李.R.波布克,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版;

    《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版;

    《电影语言的语法》[乌拉圭]阿里洪,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美学》[匈]巴拉兹,中国电影出版社

     

     

    录音系              影视声音创作方向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系统的电影声音创作专门知识、创作技能及理论的专门人才。他们应能在影视行业、艺术院校、科研机构从事与其专业相关的影视声音创作、教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从影视声音创作的实践入手并涉及声音创作方面的理论学习。实践方面:通过具体的创作实践学习影视声音创作的规律及基本工艺操作,解决创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理论方面:以声音创作理论为主,并进行影片声音分析,从理论角度总结、把握声音创作的规律及影视创作实践中的声音运作方式。

     

    三、招生要求:

    具有大学本科学历或同等学力的学生,要求具有一定程度的音乐、电子、声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四、备考书目:

    1.声音艺术和技术理论方面:

    《电影的画面与声音》陈西禾,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版;

    《当代录音技术》[美]罗.伊.拉恩斯坦,中国电影出版社1983版;

    《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版;

    《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周传基,中国电影出版社1991版;

    《数字音响技术》刘宪坤,人民邮电出版社1992版;

    《电视音乐音响》郝俊兰,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7版;

    《现代影视技术辞典》马守清,中国电影出版社1998版;

    《影视同期录音》孙欣,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版;

    《影视技术概论》李念芦,中国电影出版社1999版;

    《中国电影美学:1999》胡克/张建勇/陈默,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版;

    《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0版;

    《影视录音—声音创作与技术制作》姚国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版;

    《审美空间延伸与拓展—电影声音艺术理论》姚国强/孙欣,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版;

    2.影视艺术和美学理论方面:

    《论电影艺术》[英]欧纳斯特.林格伦,中国电影出版社1979版;

    《电影作为艺术》[德]爱因汉姆,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版;

    《电影语言》[美]马尔丹,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版;

    《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德]齐格弗里德.克拉考尔1981版;

    《电影的元素》[美]李.R.波布克,中国电影出版社1986版;

    《电影是什么》[法]安德烈.巴赞,中国电影出版社1987版;

    《电影语言的语法》[乌拉圭]阿里洪,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美学》[匈]巴拉兹,中国电影出版社

     

     

    录音系            影视音乐创作及理论

     

    一、培养目标:

    本研究方向培养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素养,并具备系统的电影音乐创作知识、技能及理论,能在影视行业、艺术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出版部门从事创作、教学、研究、编辑等方面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方向研究生要学习电影音乐创作及其相关的技术理论,接受系统而严格的专业训练,能够深入体验社会生活,切实掌握电影音乐创作的思维方法与写作技术,同时具有从事教学和科研的基本能力。






     

    三、招生要求:

    考生应具有一定程度的音乐创作能力和理论水平,并具有相关的电影理论知识。

     

    四、备考书目:

    《曲式与作品分析》(不限定作者和出版单位)

    《和声学》(不限定作者和出版单位)

    《电影、电视、广播中的声音》(周传基著)中有关电影音乐的内容。

     

     

    录音系            现代影视传媒技术

     

    一、研究方向简介:

        本专业方向是以计算机、电子信息技术为基础,结合数字电影技术发展和影视艺术创作需要的研究影视媒体声音图像信号的采集、记录、传输、处理及还原技术与设备工艺的高科技专业。

        目前在我国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对于声音与影像的多媒体处理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成为广播电影电视制作的最重要的技术手段,也是未来影视制作技术的核心。

    采用融合了信息处理、计算机网络与电子通信等多种学科的多媒体技术不仅将传统的模拟视、音频技术向数字化转变,而且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有效的影视制作手段,并有可能极大地提高制作效率,降低成本。现代电影形式靠技术实现,而技术的载体是装备,装备直接影响整个电影的面貌,渗透到电影艺术创作的每一个环节。

        本研究方向的研究内容有:数字图像、声音信号采集、存贮与处理技术研究与设备应用;数字电影制作工艺技术研究;高清晰度电视节目制作及相关技术;广播电影电视节目共享网络技术研究;现代影视系统研究及技术标准;特种电影技术开发研究等。此外,还将就数字化电影电视节目制作手段对影视创作实践的影响进行理论研究。

     

    二、培养目标:

        本方向注重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培养,在工程技术和艺术创作两方面跨越不同电影专业技术领域培养具有系统工程思想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三、招生对象:

        本方向招收广播电视工程、计算机、电子工程、声学及光学精密仪器及相近专业的本科毕业生。

     

    四、课程设置:

    1.  公共课

    (1)    政治理论

    (2)    外语

        2.基础理论课

      (1) 数字视频技术  

      (2) 数字音频技术

      (3) 中外影视作品精读(拉片)

      (4) 现代影视技术

      (5) 数字信号处理

        3.专业课

      (1) 影视技术研究(分类研究;科研课题)

      (2) 数字信号处理

      (3) 影视技术与制作实践

      (4) 专题研究及学位论文撰写

        4.补修课

      (1) 电影声音

      (2) 影视技术概论

     

    五、入学考试内容:

        主要包括:数学,信号与系统,模拟与数字电路,

                  电子电路基础,普通物理,电影艺术及技术理论

    具体考试科目,请参看招生当年的简章。

     

    六、备考书目:

      1.《电影摄影画面创作》      (张会军)

      2.《美国电影摄影师手册》

      3.《影视同期录音》          (孙  欣)

      4.《数字音频原理与应用》    (K.C.Pohlmann)

      5.《影视技术概论》          (李念芦)

      6.《影视制作者指南》        (平卡斯)

      7.《普通物理学》            (程守洙、江之泳)

      8.《电路分析基础》          (李翰逊 高教出版社) 

      9.《信号与线性网络分析》    (高教出版社)

    1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

    11.《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 

    12.《电视原理》              (国防工业出版社) 

    13.《数字信号处理》          (科学出版社)

     

     

     

    美术系      电影美术设计创作及理论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简介

    电影美术设计创作及理论研究生应德、智、体全面发展,能够从事影视美术创作和理论研究工作,以及高科技电影电视美术设计理论及创作研究。树立电影化思维的造型观,研究影片总体造型设计的场景空间人物造型、色彩构成、镜头画面与电影导演、剧作的关系。深入研究现代高科技数字影像技术在电影视觉造型中的应用。






     

    二、培养目标

    高校影视美术专业教学、科研以及影视美术创作与理论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课程设置

    1.公共课: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马列原著选读、外语

    2.基础理论课:美术造型语言、视听语言、电影剧作、电影摄影、电影录音、MTV、影视广告作品精读

    3.专业课:影视美术设计的特性研究、影视造型语言研究、高科技视觉语言研究 

    4.补修课:数字化电影制作、计算机(多媒体)、音乐作品欣赏、影视作品精读(拉片)

    5.选修课:根据专业要求,由导师指导研究生自行选择2——3门选修课程。

    6.实习及社会实践:拍摄短片作业、社会调研

    7.毕业考试: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四、招生对象及对考生的要求

    大学本科应届或往届毕业生及在职人员。

     

    五、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1.政治              2.外语  

          3.素描、命题创作    4.数字影像基础

    复试: 面试

     

    六、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独立自学并重,理论与实践并行。

     

    七、分配去向

    高等艺术院校教学、研究部门,影视制作单位。

     

    八、备考书目

    《视觉思维》(美)阿恩海姆著

    《艺术与视知觉》(美)阿恩海姆著

    《艺境》宗白华著 

    《电影美术概论》周登富著

    《银幕世界的空间造型 》周登富著

    《电影美术造型》宋洪荣著

    《色彩艺术》(瑞士)伊顿著

    《色彩心理学》(日)潼本孝雄著

    《影视美术设计》(21世纪中国高等美术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经典)

    花山文艺出版社

    《CG杂志》

    《艺术与设计》杂志

    《 DIGITAL COMPOSITING In Depth 》  Doug Kelly

    《 Film into Video 》  Stuat Blake Jones…

    《THE ART OF 3-D COMPUTER ANIMATION AND IMAGING》            Isaac  Victor  Kerlow

    《 DIGITAL  FILMMAKING 》  Thoms  A. Ohanian  …   

    计算机图形图像处理,非线性编辑与图像合成等有关书籍

     

     

    美术系        (广告)绘画基础研究方向

     

    一、 研究方向简介:

    本方向研究生的研究重点是系统扎实地对绘画造型语言的综合研究和掌握,对本专业绘画造型有敏锐和清晰的认识,并在综合绘画实践中能熟练自如地应用。树立正确的美术造型观,能独立进行绘画造型语言和理论的研究(包括中外绘画造型比较研究)。广告绘画造型语言的基本元素是“线”和“色”,如何灵活掌握运用这种造型语言独立从事相关教学工作是研究的重点。同时辅以相关影视广告设计、美术设计、电脑设计及美术史论和传统文化的掌握。

     

    二、 培养目标:

    相关院校的教学工作以及科研创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 主要课程:

    1.  公共课:政治、外语

    2.  基础课:

    中国传统绘画意象研究

    基础绘画艺术原创力研究

    中国传统文化考察与艺术实践

    视听语言

    中外电影史

    电影艺术概论

    3.  专业课:

    线描造型语言研究

    东西方造型艺术比较研究

    4.选修课:

    中外美术史论

    艺术哲学

    广告创意与表现

     

    四、 招生对象:

    美术及艺术院校本专科毕业生。

     

    五、 参考书目:

    《装饰画创作与赏析》  周萍

    《刘临线描集》        刘临

    《动画速写基础》      刘临

    《动画线描造型基础》  刘临

     

    注:参考书的有关事宜请与招生导师(美术系)联系。

     

    美术系          影视广告创作及理论研究方向

     

    一、培养目标:

    本研究方向的培养目标是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影视广告创意制作高级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自觉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学风。掌握坚实的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






    3.具有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本理论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基本原理和图形图象软件应用,使艺术创作技巧与现代科学技术完美结合。

    4.系统地掌握影视广告创意制作专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和熟练的专业技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创意意识和扎实的基本功,能够独立从事影视广告创意制作方面的工作。

    5.具有较强的审美能力和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知识与修养,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研究方向:

        影视广告专业是中国新经济社会中最具活力与潜力的行业之一。但目前本专业高精尖人才极为匮乏。培养全面掌握影视广告专业知识,从事影视广告创意制作与理论研究的高级人才是本专业的主要方向。研究重点:影视广告创意与制作、广告画面造型、广告文化学、产品与市场营销的关系,影像符号学与传播等。

     

    三、学制:

        三年.   

     

     

    四、课程设置:

        1.公共课

              社科理论与实践

              马列原著选读

              英语

        2.基础理论课

          美术造型语言

          视听语言

          广告概论

          广告文案

          广告摄影

          广告声音

          MTV广告

          广告发展史

          传播学市场营销学

          传播学

        3.专业课

          广告创意策划

          现代广告设计

          广告制作

        4.补修课

          数字化特技

          广告心理学

              广告作品赏析

    5.选修课

          音乐作品赏析

          传统文化

     

     

     

    五、参考书目:

    1.《视觉思维》 (美)阿恩海姆 著

    2.《艺术与视知觉》 (美)阿恩海姆 著

    3.《当代广告学》

    4.《大众传播学》 人民大学出版社

    5.《市场营销》

    6.《龙吟榜》

    7.《怎样创作广告》

    8.《广告运动策划》(上下) (美)丹.舒尔茨 著

    9.《广告文案写作》

    10.《一广告人的自白》

    11.《广告媒体研究》

    12.《广告心理》友谊出版社出版

    13.《广告学原理》(台湾)攀志育 著

    14.《广告攻心战略——品牌定位》 (美)艾.里斯 著

     

     

    管理系          电影市场营销管理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简介

        电影市场是艺术创作与商品运作相融合的特殊市场,然而随着电影商品性的愈加肯定,对电影加强市场营销管理就越加显其重要。因此,为完成我们的培养目标,为培养独立制片人,特设研究方向——电影市场营销管理。

     

    二、培养目标

    为了满足电影发展的需要,提高电影业经济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为此我系率先培养电影市场营销管理研究生。通过本专业的学习,使学生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扎实的经济管理理论基础,具有较强的营销意识、较高的管理素质,并培养独立进行电影市场运作能力,成为一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影视市场运作者。

     

    三、课程设置

    1.公共课:

    政治理论

    外语

    2.基础理论课:

    电影观众学  54

    现代企业管理  72

    宏微观经济学  72

    现代传播  54

    媒体与广告  54

    金融基础知识      54

    影视制片  126

    逻辑学  54

    财务  54

    组织行为    54

    3.专业课:

    电影市场营销管理(含项目策划)  180

    EMT(独立制片人培训项目)  288

    4.补修课:

    电影制作基础(导、摄、录、美、编剧等)

    电影技术概论  72

    电影艺术概论  54

    影片欣赏  72

    5.选修课:

    社会心理学    54

    公共关系    54

    经济法    72

    6.讲座:

    电影制片发行管理

    电影市场管理

    国际电影市场动态

    注:EMT(Entertainment/Medium/Telecom)学位课的课程安排说明:

    ⑴EMT课程内容包括三个部分:①娱乐市场②大众传播③电讯;

    娱乐市场包括影视市场、制片和市场营销;






    复试:面试

     

    六、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与自学讨论相结合,实践与研究相结合。

     

    七、分配去向

    高等影视教育机构、影视创作机构、各新闻单位。

     

    八、备考书目

    《摄影曝光控制》刘国典;  

    《感光胶片的原理与应用》、

    《曝光、影调、层次》张益福译;  

    《摄影艺术表现方法》吴印咸;  

    《摄影自学教程》张益福;  

    《摄影技艺教程》颜志刚;  

    《摄影构图学》姜雯等译;  

    《摄影镜头使用技巧》沙占祥;  

    《滤光镜》张益福译

     

     

    动画学院      动画创作及多媒体应用研究方向

     

    一、            研究方向简介

    动画创作及多媒体应用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影视动画片的创作规律、设计技巧,能够熟练地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动画艺术创作及相关理论的研究。该方向还在漫画、造型设计、电脑游戏等方面做深入研究,使动画创作艺术与高新技术完美结合。

     

    二、            培养目标

    高校影视动画专业的教学人才,各动画片创作单位以及动画科研部门所需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            课程设置

    1.公共课

      政治;  外语

    2.基础理论课 

      剧作 

      表演

      多媒体技术及应用 

      视听语言 

      音乐 

      造型设计 

      叙事技巧

      默写 

      色彩效果

    3.专业课 

      导演艺术 

      动画创作 

      动画作品研究

     

    4.补修课 

      动画运动规律研究 ;中外美术史

    5.选修课 

          艺术心理学 ;电脑动画

    6.毕业考试:毕业论文、毕业答辩

     

    四、招生对象及对考生要求

    大学本科应届或往届毕业生。

     

    五、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1. 政治    

    2. 外语   

          3. 默写(动态造型) 

          4. 画面故事设计

    复试:面试(动画知识及电脑动画技术考核)

     

    六、教学方式

    课堂授业与独立治学并重,读书与看片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

     

    七、分配去向

    高等院校教学、研究部门及相关创作单位。

     

    八、备考书目

    《迪斯尼传》                      中国电影出版社

    《动画时间的掌握》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美术概论》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剧作概论》                  中国电影出版社

    《电影艺术词典》                  中国电影出版社

    《漫画入门》                      天津扬柳青画社出版

    《现代动画设计》                  河北美术出版社

     

     

    动画学院          动画创作及理论研究方向

     

    一、研究方向

    1.对影视动画片创作规律,设计技巧,制作工艺进行深入研究;

    2.    对动画片创作的基础理论及相关的电影理论、美学原理及文艺批评理论进行广泛的研究。

     

    二、培养目标

    1.动画影视片的导演、设计等高级创作人才;

    2.动画创作理论研究人才;

    3.    高等影视院校动画专业师资人员。

     

    三、课程设置

    1.公共课

      政治

      外语

    2.基础理论课 

      动画创作理论

      剧作

      表演

      视听语言

      音乐

      造型设计及场景设计

      叙事

      速写及默写

      色彩设计

    3.专业课 

      动画导演

      动画创作

      动画影片研究

    4.补修课 

      动画运动规律研究

      动画概论

    5.选修课 

    艺术心理学 ;

    电脑动画

    电影美学原理

    6.毕业考试:创作;论文;答辩

     

    四、招生对象及对考生要求

    大学本科应届或往届毕业生。

     

    五、入学考试科目

    初试:1. 政治

        2. 外语   

          3.影片分析 

          4. 画面故事设计

    复试:面试(动画知识及电脑动画技术考核)

     

    六、教学方式

    课堂授业与独立治学并重,读书与看片并重,理论与实践并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