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北电论坛 → 肢解——法国新浪潮电影
查看完整版本:肢解——法国新浪潮电影
2017/9/29 12:38:01

法国电影界经常提到两个“新”字,一个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新浪潮”(La Nouvelle Vague),另一个是指,在今天法国,都把1980年代以来的法国电影统称为“法国新电影”(lenouveau cinéma franais)。



2017/9/29 13:58:14

NO°
法国新浪潮与法国新电影

“法国新电影”之“新”不是指“新鲜”、“新潮”,而是指历史上“新时期”,此外,新电影之“新”亦有“维新”之意。如果我们用“新浪潮”指代法国传统电影,那么我们也可以把“新电影”看作是“后新浪潮时代的法国电影”。




也就是说,今天的法国电影就是“法国新电影”。

而我们耳熟能详的“新浪潮”已经发展成三个不同的概念:“新浪潮运动”、“新浪潮时期”和“新浪潮导演”。分别侧重指称一场电影美学运动、一个电影史时期和一个导演群落。




当我们用“新浪潮”来描述一场理论运动或电影美学运动时,比如“新浪潮美学”,是侧重指法国现实主义电影理论的发展和“作者论”的提出与确立。

而当我们用“新浪潮”来描述一个电影史时期时,侧重的是通过作品的美学特征、电影创作现象来概括一个电影史时期,那么,这个“新浪潮时期”应该始于1959年弗朗索瓦.特吕弗(Francois Truffaut)的《四百击》(Les Quatre cents coups,1959),结束于1968年“五月风暴”中的戛纳电影节。



2017/9/29 17:45:10

而当我们用“新浪潮”来描述一个导演群体时,则特指1950年代末到1960年代初登上法国电影舞台的一大批导演,其中,“手册派”和“左岸派”是这个“新浪潮导演”的主体,那么这个导演群落至今依然存在。


左岸派 阿伦.雷乃

除了特吕弗、玛格丽特.杜拉斯和埃里克.候麦等重要导演逝世,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克洛德.夏布罗尔(Claude Chabrol)、阿兰.罗布—格里耶(Alain Robet-Grilllet)、克里斯.马凯(Chtis Marker)等多数导演至今仍在从事电影创作。


让—吕克.戈达尔(Jean-Luc Godard)

“新浪潮”无论作为美学运动、电影史现象还是导演群落,都对今天的法国电影发挥着影响。“新浪潮”是法国电影史上唯一具有“历史性”意义的电影运动,它提出了现实主义主张并付诸于实践,改变了电影的创作方式,涌现了一批代表导演,并创造了一个历史时期,法国电影史上的其他流派和运动都没有达到“新浪潮运动”的高度。



而当我们谈论今天的法国电影——即法国新电影时,无法回避对“新浪潮”的讨论。

“新浪潮”是一个立体、丰富的概念。新浪潮电影理论的缔造者安德烈.巴赞(André Bazin)在评述从二战结束到“新浪潮”之间这段时期的法国电影时,提到了两个精简的原则:“作品美学的亲缘性”和“少数重要的创作者”,“新浪潮运动”既以现实主义美学改变了“电影美学的亲缘性”,也用“作者论”改变了“少数重要创作者”的评价尺度。



2017/9/29 19:43:53

所以在新电影时期,尽管“新浪潮”已称为过去,但“新浪潮”影响依然延续,“新电影时期”的法国电影正是一个把这场运动、这个时期和这批导演融为自觉的民族电影传统的时期。

新电影之“新”还无法与新浪潮之“新”相提并论,“新浪潮”之“新”是美学与历史双重意义上的“新”,而新电影的“新”则更侧重时代之“新”。从某种角度讲,法国新电影始终生存在“新浪潮运动”所开创的历史框架下,我们依然能发现与“新浪潮时期”相似的电影史现象在“新电影时期”再次发生。

“新浪潮时期”是一个大量涌现青年导演的时期。

拍出长片处女作时,路易.马勒(Louis Malle)才23岁,特吕弗只有27岁,戈达尔和雅克.德米(Jacques Demy)只有30岁。



2017/9/29 22:32:21

而新电影时期的许多导演,也像当年登上电影舞台的“新浪潮导演”一样年轻,在拍出各自的长片处女作时,吕克.贝松(Luc Besson)和里奥斯.卡拉克斯(Leos Carax)只有23岁,阿诺.德布莱欣(Arnaud Desplechin)和弗朗索瓦.奥宗(Franoie Ozon)也只有30岁。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