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北电论坛 → 关于摄影你知道多少?
查看完整版本:关于摄影你知道多少?
2017/7/23 8:52:37





2017/7/23 14:45:36

一、绘画主义摄影



2017/7/23 15:04:49

绘画主义摄影是盛行于二十世纪初摄影领域的一种艺术流派,它产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该派摄影家在创作上追求绘画的效果,或“诗情画意”的境界。



2017/7/23 16:13:48

绘画主义摄影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仿画阶段、崇尚曲雅阶段、画意阶段。绘画主义摄影家提出,“应该产生摄影的拉斐尔和摄影的提茨安。”



2017/7/23 16:34:33

绘画主义摄影经历了较长的发展时期,第一个绘画主义摄影家是英国画家希路(1802-1870),他擅长人像摄影,作品结构严谨、造型优雅。1851年至1853年,是绘画主义摄影的成长时期。1869年,英国摄影家HP罗宾森(1830-1901)出版了《摄影的画意效果》一书,他提出:“摄影家一定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深入的艺术认识,方足以成为优秀的摄影家。无疑,摄影术的继续改良和不断发明启示出更高的目标,足以令摄影家更能自由发挥。但技术上的改良并非就等于艺术上的前进。因为摄影本身无论如何精巧完备,还只是一种带引到更高的目标而已。”为该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2017/7/23 21:00:59

1857年,O.G.雷兰德(1813-1875)创作了一幅由30余张底片拼放而成的、具有文艺复兴风格的作品:《两种生活方式》,标志着绘画主义摄影艺术上的成熟。



2017/7/23 23:39:11

这一时期的作品,其题材大都富有宗教色彩,含有一定的规喻性。拍摄时,预先打好草图,然后利用模特儿、道具,组织和安排场面,并通过暗房加工而成。追求照片画面的绘画效果。
随后,绘画主义摄影的内容有所扩大,但风格仍崇尚古典主义,造型和构图仍具学院派的法则,因而显得含蓄、沉着、典雅。



2017/7/23 22:51:13

当该流派发展到画意阶段时,追求作品的情感、意境和形式的美,依旧是它的特点。由于绘画主义摄影家强调艺术修养:“如果想要使摄影在艺术上有地位,摄影家就必须首先培养起审美的能力和艺术的修养。”所以其历史功绩是把摄影从初期机械地摹写对象引导到造型艺术的领域中去,促进了摄影艺术的发展。
由于绘画主义的创作大都脱离现实生活,加上摄影器材的日益改善、人们审美趣味的不断发展,最终为“自然主义”所冲击。尽管这样,今天的摄影艺术殿堂中仍有它的席位。
这一流派的主要摄影家和作品有:普莱期(?-1896)的《男爵之宴》、《鲁宾逊漂流记》、《宝塔情景》;罗宾林的《当一天工作完了的时候》、《秋天》、《两个小姑娘》、《弥留》、《拿着毒药瓶的朱丽叶》、《黎明和落日》;雷兰德的《伊菲吉尼亚》、《优迪特与荷罗佛尼斯》、J.M.卡梅隆夫人《无题》等等。



2017/7/24 3:46:53

二、印象派摄影



2017/7/24 3:16:22

1889年,英国举办了法国印象派绘画的首次展览。绘画主义派摄影家罗宾森在其影响下,提出“软调摄影比尖锐摄影更优美”的审美标准,提倡“软调”摄影。该流派是绘画印象派在摄影艺术领域中的反映。
开始,他们运用软焦点镜头进行拍摄、布纹纸洗印,追求一种模糊朦胧的艺术表现效果。随着“溴化银洗相法”和在颜料中混入重铬酸胶洗相纸法的出现,印象派作品从对镜头成像的控制发展到暗房加工。他们提出“要使作品看起来完全不象照片”,并且认为“假如没有绘画,也就没有真正的摄影”。
在这种理论指导下,印象派摄影家还用画笔、铅笔、橡皮在照片画面上加工,特意改变其原有的明暗变化,追求“绘画”的效果,如拉克罗亚在1900年创作的《扫公园的人》,就像是一幅画在画布上的炭笔画。印象派摄影家使自己的作品完全丧失了摄影艺术自身的特点,所以有人又称之为“仿画派”。可以说它是绘画主义摄影的一个分支。
这一流派的艺术特色是调子沉郁,影纹粗糙,富有装饰性,但缺乏空间感。其著名摄影家有杜马希(?-1937)、普约(1857-1933)、邱恩(1866-1944)、瓦采克(1848-1903)、霍夫梅斯特兄弟(1868-1943;1871-1937)、杜尔柯夫(1848-1918)、埃夫尔特(1874-1948)、米尊内(1870-1943)、辛吞(1863-1908)、奇里(1861-1947)等。



2017/7/24 7:57:37

吧主还是尽职尽责的,看得出来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6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