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北电论坛 → 除了《树大招风》,去年的香港电影还有这匹黑马
查看完整版本:除了《树大招风》,去年的香港电影还有这匹黑马
2017/4/29 0:03:23

最近看了几部“恐怖片”,肯尼斯罗纳根的《海边的曼彻斯特》,迈克尔哈内克的《爱》和香港导演黄进的《一念无明》。它们让我想起新世相一篇文章,《明天很可能不会更好。承认这一点是我活下去的方法|一个女孩从23岁起怎样面对痛苦》。从23岁开始面对60%烧伤,两年来,她最希望的是能像正常人一样蹲下如厕。



《海边的曼彻斯特》里,钱德勒家的弟弟李在家乡是一个“名人”,这个垂头丧气的男人是家乡人眼里的丧门星,男人还好,女人完全不待见他,不愿与他共事,那位对女儿的性趣严防死守的单身妈妈倒是对他有兴趣,他却完全丧失了基本的撩妹技能,变成了榆木疙瘩。这一切只因他的一次酒后疏忽,让自己家的房子着火了,三个孩子没了,夫人也与他离了婚。原本避走他乡,隐忍沉默的他因为哥哥的去世必须回去照顾大侄子,在回到伤心地后,前妻向他倾诉对他的歉意,他却哭得稀里哗啦地逃走了。最后安顿好侄子,他依旧回到了原来的城市,选择像以前一样,做一名打黑工的物管打杂人员。



2017/4/29 4:05:43

哈代的《无名的裘德》里,在极度贫困和绝望中,长子和两个弱妹幼弟一同上吊而死,裘德和自己挚爱的女友淑不得不分手。哈代描述了淑的精神崩溃,她回到了自己背叛的旧生活,因为痛苦已经将原来那个精神独立的她杀死了。很少有人会从这样绝望到底的痛苦深渊里回来,有时候,承认和极度痛苦的宿命无法和解或许是最有效的和解。


《爱》是更深的恐惧,两个相爱的人一起面对步步逼近的死亡,如何有尊严的死去?作家琼瑶最近公布了自己尊严死的遗嘱《预约自己的美好告别》,不插管,不抢救,希望自然快速地死去。安妮的状况更糟糕,如同渐冻人症一样,处于漫长恶化的过程中,苟延残喘的安妮已经完全丧失了自我照顾的能力。乔治眼看着爱人饱受病痛折磨而无能为力,尽管安乐死已经很早就成为人类讨论的话题,但涉及到每个个人,永远存在天人交战的痛苦和争议,乔治最后选择用枕头捂死安妮,他替安妮在尊严死和苟延残喘之间做出了残酷的选择,安妮或许还没有下决心离世,但对乔治来说,这就是对安妮的爱,爱她就是要让她有尊严地活着。迈克尔哈内克只是将他所感受到的真实和恐惧用镜头呈现出来,不做任何美化和升华。



2017/4/29 5:51:08

《一念无明》里,证券公司职员阿东失手将卧病在床多年的妈妈杀死,这起悖逆人伦的杀人事件却因为阿东的躁郁症只是获得了一年的救治而无任何法律的惩罚,阿东被往返省港的货柜车老司机父亲接回自己租住的仅容一人转身的上下铺劏房,阿东努力融入新生活,却接连遭遇好友自杀,前未婚妻在他的旧伤口上再补一刀,躁郁症再次爆发,这次轮到父亲像阿东当年以一己之力照顾母亲一样,他选择陪伴在儿子身边,不离不弃。


看《一念无明》的时候刚好关注到一个新闻,无线真人秀节目《有楼万事足》,港女Seasun说出震撼全城的金句:“有楼先有高潮,没楼咪白撞……”如今国内一线城市房价飙升,广州推出单身狗限购一套的奇葩政策,在《一念无明》里,房子是隐藏在故事中的主角。



2017/4/29 8:32:24

这因果的轮回源自何处?那位因为丈夫儿子远离自己而痛苦不堪,完全丧失生活勇气的母亲或许是一切悲剧的源头,对自己婚姻过高的期许,不满足的厌世以及完全失去改变生活的能力,这是一切悲剧的源头。阿东的孝顺和担当里有一种自我道德满足的骄傲,父亲和弟弟都不管母亲,他却要管到底,不将母亲托付给养老院近乎偏执,屎尿完全不能自理的母亲对阿东贴身照顾未尝不视为一种羞耻,毫无顾忌地肆意发泄人性之恶只因彼此之间丧失了最起码的人与人之间的分寸和距离。这在中国式的亲情关系里并非少见,“太过粘稠的关系,容易导致失去发展的自由,生命力也会吞噬在其中。”


值得参考的是安藤桃子的《0.5毫米》,一部探讨临终关怀的题材,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和关怀归结于提升0.5毫米的高度,如果每个人都在心灵的维度上高出平均水平0.5毫米,或许很多人伦的悲剧就不会再发生,而这0.5毫米是普通人与超越凡俗的圣母的差别。


最早的人类是生活在大自然里,后来进入了洞穴,一个只适合一个人居住的狭小洞穴如果挤进了两个人,就会有令人难测的人伦悲剧发生,对于最后接纳儿子共同生活的父亲而言,如果两人空间继续如此逼仄,会不会再次发生阿东式的人伦惨剧其实很难预料。



2017/4/29 7:19:20

《一念无明》或许还可以解读出更深的寓意,那位认为自己嫁人不淑的母亲之于香港的象征意义颇为类似,而阿东坠落的中产梦更像是现实香港的写照。作为一部投资200万的处女作,这部电影融合了是枝裕和的生活流和《香港制造》《天水围的夜与雾》开启的香港写实流的传统,教会宣讲的那段戏尤其精彩,貌似救赎实则雪上加霜,成为了压死阿东的最后一根稻草。余文乐的无薪酬出演令人刮目相看,就像当年郭富城出演《父子》一样,令人眼前一亮。《一念无明》并非完美之作,对于中国式人情社会、亲情关系的反思值得更深入探讨,母子部分的相爱相杀表现不够充分,母亲的塑造过于表面化,但是这部作品就像黑暗里的光,照出了香港电影新的可能和未来,作为一匹黑马横扫2017年度香港金像奖八项提名绝非偶然。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5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