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北电论坛 → 台音乐史
查看完整版本:台音乐史
2017/2/17 16:10:27

看完这部电影的感受:
六十年代英伦的极品宅男
这群基佬就是为摇滚而生的
背景乐原来是这么的有内涵啊
你丫这才是电台最应该有的状态
尼玛尼克.弗罗斯特真就在荧幕上永远都是个球了
那谁马克你那围了一票lou女的场景未免也太香艳了吧
九十天在仓库拍摄的低成本电影,原来电影不止有中国可以速成
别关注这部电影是否应有深度,把它当闹剧和故事看才更趋向于它本身的意义
......



2017/2/17 18:43:44

但是一切的一切,终究瑕不掩瑜~
故事发生在二战后十几年的英国,那时的英伦还处于萧条时期,百废待兴,而摇滚乐作为一个西方国民日常娱乐的组成,自然是那些经历战争创伤的人们
最好的精神慰藉,影片的背景就是发生在这样一个时期,那时的不列颠,广播电台还未曾像现在这么繁多,所以节目也就存在着局限性,于是,一些非法的电台就开始陆续的出现,而影片所讲述的这个Rock N’Roll由此诞生,开始在全英国范围内24小时内播放着摇滚乐,那时应该是广播电台鼎盛时期吧,试想一下,彼时电视还未普及,人们每天能够得到信息的渠道寥寥无几,并且也只有广播,可以在你一边吃饭,行走,干活,睡觉时,一边竖着耳朵倾听着。呵呵,播音员们仅仅只通过声波在向我们传递着他们的悲喜,一段慢摇,再来上一段独白,未见其人,却闻其声,声音背后的这个人,神秘而忧伤,那富有磁性的音律,却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那颤动的旋律,似乎可以满足你所有的遐想......



2017/2/17 21:11:42

这部电影的讨巧之处在于,它通过一个看似桀骜不羁实则初涉世事青年的视角,走进这一艘破旧的,弥漫着颓靡气息的船上,一个看着不那么精神的boss,一群怪咖(亦可以说怪叔叔)整天对着话筒自言自语,仅有的当厨师的女人还是个拉拉,这就是RR船的模样,相比于宅男的我们,他们是宅在了船上,当然,
一个作为拥有着全英国三分之二人口的听众的电台,他们是从不缺乐子的,每天在船上插科打诨,晒晒太阳,听听音乐,每周六一船美女的周末大餐,这样的日子夫复何求呢?



2017/2/17 22:51:26

当然,上帝为你打开一扇窗的同时,苍蝇蚊子也就有了入侵房间的可趁之机----那些政府里的大佬们当然不能对这一群自由主义者坐视不理,一场政治的角逐就此展开,最后搁浅多年的RR号开动了,然后船沉了,一群粉丝们自发的驾船拯救了这群有点衰的怪咖......



2017/2/17 23:36:51

恩,其实就是这么简单的剧情,也没什么仁义道德,不过这都没有关系,因为,影片的出彩点压根就不在这儿。而是穿插其间的英式幽默,类似于无厘头的搞笑,只不过这群英国人手段更加高明,他们把充满讽刺意味的桥段植入电影中,使得整部电影深深的烙下时代的印记(那些悉心剪辑的六七十年代的摇滚乐背景亮了),整部电影营造的癫狂臆乱的氛围似乎也是在迎合同时期性解放潮流的背景。
当然,影片的结尾看着这么多张唱片沉入海底,别说,还真有点心疼。
这是一部奇怪的电影,他仿佛像梵高的画一样,色彩绚丽却又多了点抽象。
那些故事发生在船上的电影你又能想出几部呢?
《泰坦尼克》
《海上钢琴师》
《海神号》
《加勒比海盗》
《幽灵船》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