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菁菁校园 → 北电专业一外国电影史
查看完整版本:北电专业一外国电影史
2016/12/27 18:54:03





2016/12/27 21:31:31

电影的诞生
电影的诞生,作为“自然造物的补充,而不是替代”,最终,使物质现实的空间形式得以复原。
电影的起源
墨子关于“光至景(影)亡”的学说,则是人类对“光学原理”最早、最科学的贡献。
13世纪“灯影戏”传入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这便产生了后来的“幻灯”、“走马灯”等形象的、运动的视觉游戏。
电影发明所依据的因素?
一、视觉暂留n.
1829年,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发现了“视觉暂留”现象,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刻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暂留”而是“心理认同”
二、摄影术
1839年,法国人达盖尔根据文艺复兴以后在绘画上的小孔成像的原理,并使用化学方法,将形象永久的固定下来,“达盖尔照相法”产生。
1872年最先将“照相法”运用于连续拍摄的是摄影师爱德华.幕布里奇。为此他获得了“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装置”的专利权。
1882年法国人马莱利用左轮****的间歇原理,研制了一种可以进行连续拍摄的“摄影枪”此后他又发明了“软片式连续摄影机”。
美国托马斯.爱迪生和他的机械师狄克逊发明“活动照相术”
三、放映术
1894年爱迪生实验室的“电影视镜”问世
1895年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机”获得成功
1895年12月28日,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卡布辛大街14号大咖啡馆中,用他的“活动电影机”首次售票公映了他的影片。这一天不仅仅标志着“电影术”的完成,同时也标志着电影的真正诞生。
卢米埃尔兄弟的活动电影
爱迪生的创造本身并没有脱离“照相馆”的原有模式,在那个只能供一个人观赏的“窥视镜”前面,观赏者的“窥视”不过是一次次的重复着摄影师的“窥视”。与此相反,卢米埃尔兄弟采取的是更为现实主义的态度。他们首先摆脱了“照相馆”摄影师所具有的封闭的人为空间的束缚,迈向了广阔、开放的自然空间。也更为努力地去表现和复制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事情和生活,而不是专门去为摄影机安排和搬演实际不存在的事情和生活。
乔治.萨杜尔所说,电影可以是“一种重现生活的机器”,而不是像爱迪生的“电影视镜”那样,仅仅是一种制造动作的机器。
卢米埃尔兄弟题材和内容大致分为:
一、劳动和工作的生活场景
二、家庭生活情趣的记录
三、政治、文化、新闻实录
四、自然风光和街头实景的拍摄
我们今天所指的“长镜头”的拍摄方法,即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拍摄下来的一个时间和空间的连续体。
让—吕克.戈达尔在他的《卡宾枪手》(1962)中,对《火车进站》做了又一次幽默的模仿。
卢米埃尔兄弟的电影体现了电影与生俱来的纪录的本性。
法国电影理论家巴赞和德国电影理论家克拉考尔,主张从“电影本体论”出发,深入探索电影美学,并将卢米埃尔“活动电影”所具有的“当场抓住的自然”的“照相性”,视为电影的本性。
电影可以运用于叙事,可以变成一种讲故事的工具。
继而使其他的艺术媒介形式在电影中获得延伸,使古老的艺术媒介本身再次获得新的生命。
乔治.梅里爱的“银幕戏剧”
梅里爱曾是卢米埃尔影片的第一批惊奇的观众,他买下了罗培.乌坦剧院,专门上演“魔术剧”
梅里爱发现“停机再拍”的电影技术手段,使他意识到手中的摄影机可以变成变戏法的工具。
梅里爱发表了一份与卢米埃尔针锋相对的企业规划书,声称自己所拍摄的是富有幻想的艺术场景,或是复制舞台演出的场面,它与“活动电影机”所放映的普通街景和日常生活情境等完全不同。
《贵妇人的失踪》是梅里爱运用“停机再拍”的技术手段拍摄的第一部影片。
《橡皮头人》中,“移动摄影”电影是一个可以按照创作者的意志来观察、解释,以至歪曲现实的新方法。
梅里爱成立了“明星制片公司”,并在巴黎附近的蒙特路伊,按照罗培.乌坦剧院的大小建造了一个玻璃屋顶的“摄影棚”。这是世界电影史上第一个摄影棚,也是以后全世界电影制片厂效仿的模式。
梅里爱一、魔术片
二、排演的新闻片
三、神话故事片
四、科幻探险片
卢米埃尔的口号是“再现生活”倾向自然、模拟现实,是再现主义;梅里爱倾向技术、改变现实,是表现主义。卢米埃尔可称之为电影纪录片的先驱;梅里爱则可称之为电影故事片的先驱。
欧洲的两种倾向
“布赖顿学派”的美学探索
布赖顿学派是最早出现的电影流派,出现于20世纪初。在英国的海滨城市布赖顿,曾出现了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电影流派。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摄影师们,在爱迪生“电影视镜”的基础上加以改造。他们使用自己的机器,凭借过去拍摄静物照片的工作经验,开始了电影的创作实践。他们主张像卢米埃尔那样,在“露天场景”中创造“真实的生活片段”。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在“我把世界摆在你的眼前”的口号下,逐渐形成了创作倾向较为一致的创作群体,即被称为“布赖顿学派”。
代表人物
乔治.阿尔培特.斯密士
是一位杰出的人像摄影师,他把特写镜头运用于电影语言的系统,发展了它的叙事因素,特写镜头应该被看作是摄影术的传统在电影中的延伸,在1900年拍摄的《祖母的放大镜》和《望远镜中所见的景象》中,先后在一个场景里交替地使用特写镜头和远景镜头,创造性的运用了“蒙太奇”的手段,发现了电影独特的思维表达方式。而电影最早“分镜头”原则,也就由此产生。1902年斯密士又在《玛丽.珍妮的灾难》一片中,以更为复杂的电影语言方式表现了一个灾难性事件的因果关系。
詹姆士.威廉逊
曾在卢米埃尔手下担任摄影师。他的影片大多取自于现实题材,因此具有“英国现实主义先声”的美称。代表作品之一《中国教会被袭记》他强调运用物体的强烈的运动感来造成景别上的奇特变化。在作品叙事中,他又根据剧情发展的需要,使用蒙太奇手段将两个不同情境中的形象交替出现,从而使镜头与镜头之间相互呼应,随意流畅。在影片的创作中,明显地使自己与梅里爱“银幕即舞台”的电影观念,与固定的视点的全景镜头形成了根本的对立。其独特的表现形式被作是典型的“追逐片”的叙事特征,他为以后的惊险片、为美国的“西部片”开辟了道路。
埃斯美.柯林斯
进一步发展了具有喜剧色彩的追逐片,在《汽车的婚礼》中,最初以摇拍的方法表现了老人追赶一对青年男女的情形。而后用“移动摄影”和“反角度镜头”。以象征的手段、省略的原则替代了教堂里的结婚仪式。
希塞尔.海普华斯
1905年拍摄《义犬救主记》
“布赖顿学派”的影片中所表现出来的现实主义的萌芽,的确是极其可贵的。而在形式上与卢米埃尔的固定视点的单镜头、户外生活片的纪录相比;与梅里爱乏味的“乐队指挥”的视点、封闭的戏剧舞台空间的纪录相比,“布赖顿学派”在多视点的时空观念上的突破。
法国“百代公司”的制片人兼摄影师费迪南.奇卡的电影创作事业,就如同最初梅里爱模仿卢米埃尔一样,他是在模仿“布赖顿学派”的影片中培养出来的。1902年拍摄《一个犯罪的故事》他把法国电影从梅里爱的“玻璃监牢”中解放出来,以英国人进步的电影观念、摄影技巧来拍摄影片,突出了电影作为独立艺术的表现手段。
艺术电影运动
在法国1908年由“艺术影片公司”拍摄的《吉斯公爵的被刺》,公司邀请了法国著名剧作家亨利.巴尔吉担当编剧,聘请了具有戏剧舞台经验的勒.巴尔吉和卡尔梅特作为该片导演,雇用了法兰西剧院的著名演员扮演角色,还选择了优秀的音乐家和布景师共同合作。《吉斯公爵的被刺》所使用的制作方法不仅在法国得到继续发展,在意大利、丹麦、英国和美国都先后采用了这一方法制作影片,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电影运动”。
在“艺术电影运动”中,大多是根据大仲马、巴尔扎克、维克多.雨果、尤金、斯特林堡以及莎士比亚的情节剧改编后,搬上银幕的。这些影片注重精心地安排富有戏剧性的场面,而缺少摄影技法的使用和场景转换的手段,缺乏视觉的表现力和电影语言的应用。舞台明星也开始取代了默片时期无名演员的位置。来自法国大剧院的麦克斯.林戴就是一例。
美国电影
埃德温.鲍特1902年拍摄了《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
鲍特将卢米埃尔式的富有生机的户外实景和梅里爱式的“人工布景”的室内场景结合起来。1903年鲍特以更为独特的电影叙事方式,拍摄出他最著名的影片《火车大劫案》进一步发展了他在《一个美国消防队员的生活》一片中对于电影叙事风格和结构观念的尝试。
埃德温.鲍特 《火车大劫案》1903
为美国叙事电影开辟了道路,在画面内部的信息组织上,镜头与镜头之间时空交错的切换技巧的表现上创造性地发展了电影叙事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缺陷:不懂如何将“场”分为若干个镜头来表现。
1905年第一家美国小型影院“镍币影院”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格里菲斯与“艺术电影运动”之间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上的重叠,而且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发展电影的叙事功能。格里菲斯对于电影美学所作出的贡献,在世界电影史的发展中无疑占据了空前首要和显著的地位。
他的作品在严肃地揭示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同时,使作品充满了“伤感主义和浪漫精神的天真”。
格里菲斯早期创作样式大致分为:
1.社会的善与恶
2.家庭喜剧
3.社会贫富悬殊的冲突



2016/12/28 1:49:13

格里菲斯的电影叙事观念
格里菲斯与“艺术电影运动”之间不仅是简单的时间上的重叠,而且他们有着共同的目的,即发展电影的叙事功能。格里菲斯对于电影美学所作出的贡献,在世界电影史的发展中无疑占据了空前首要和显著的地位。
他的作品在严肃地揭示历史与社会现实的同时,使作品充满了“伤感主义和浪漫精神的天真”。
格里菲斯早期创作样式大致分为:
1.社会的善与恶
2.家庭喜剧
3.社会贫富悬殊的冲突
格里菲斯与埃德温鲍特的区别?
①在电影中一个“场面”的实质不仅涉及到表演者和物体在空间中的安排,而且也涉及到各个镜头在时间上的安排。鲍特是在不同的场面之间交叉剪辑,而格里菲斯却开始在场面之内进行大量的切换,直接把戏剧性空间解构,然后重新加以组合以适应观众的思维与情感的参与。
②格里菲斯十分注重动作的情感因素,强调影片情感价值的表现。
《一个国家的诞生》以美国南北战争为背景进行表现,出色地发挥了电影艺术的分镜头和剪辑的独特表现力,并运用了不同景别、多变的角度、机位和移动摄影等方法,运用“化”、“淡入淡出”、“圈入圈出”、“闪回”等技巧,最后以1500个镜头精心构制而成。
霍华德.劳逊在谈到该片时说“从未有过一部影片在技巧的革命性和内容的反动性之间存在着这样触目的矛盾”
《一个国家的诞生》是根据狄克逊牧师的一部赞扬种族主义的小说《三K党人》改编而成的。仅在一年之内盈利就达到了100万美元,创造了电影史上闻所未闻的票房记录。这一事实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电影企业的经营、发行方面的改革,为好莱坞从此摄制大规模豪华故事片开辟了道路。1915年2月8日《一个国家的诞生》首次在美国上映的日子是好莱坞统治世界的开始。
《党同伐异》是格里菲斯1916年摄制完成的另一部重要作品。突出一个共同主题:从古至今,各民族所以出现流血、杀戮和战争,都是由于仇恨和偏见。
《党同伐异》4个相对独立的故事情节构成:1、母与法2、基督受难3、圣巴特罗戮节大屠杀4、巴比伦的陷落
《党同伐异》是一切时代和各种社会所共同的现实,影片跨越了各个时代,那些历史的事实、生动的形象、宏大的场面,其象征意义明确无误的适应于整个人类。
一、电影的叙事形式
二、电影的叙事时间
三、电影的叙事空间
四、电影的叙事语言
特写镜头和远景镜头的运用;他“确立了以镜头作为电影时空结构的基本构成单位”的原则。十分注重电影叙事节奏的表现,被称作“最后一分钟营救”的节奏性剪辑就是其中最好的范例。格里菲斯还特别强调演员的作用。他曾在《我对电影明星的要求》一文中,明确提出了电影演员与戏剧舞台演员之间的区别,他认为电影演员不是靠夸张的动作来展示自己的感情,而是要在明察秋毫的摄影机镜头前,以全部内心得热情表现出他的灵魂来。
他为电影艺术的这种献身精神却激励了20年代欧洲先锋主义的电影艺术家们。
《党同伐异》的地位
《党同伐异》虽然在商业上惨遭到了失败,但却被后来的人称之为是一部“先锋派的电影”成为世界电影史上有口皆碑的“辉煌的失败”。
美国默片“喜剧片”叙事
麦克斯.林戴,成为世界电影史上的第一个喜剧明星。
麦克.塞纳特
美国喜剧片的创始人。为美国电影喜剧的第一个时期“棍棒喜剧”的形式开辟了道路。他急速、新鲜的抒情风格为我们开辟了一个轻松的世界。他把从格里菲斯那里学来的剪辑技术运用到强烈的追逐形式的运动中,以荒谬的虚伪作为讽刺的乐趣风靡于世,同时也吸引了他的学生和他的追随者。
塞纳特的喜剧精神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其中包括默片时期的四大喜剧明星:查尔斯.卓别林、巴斯特.基顿、哈罗德.劳埃德、哈莱.朗东。
巴斯特.基顿
以一种错综复杂的意外情境去突出他那有形的外在的喜剧表演。《大将军》他在表现火车与火车相互追逐中,以摄影机的移动效果、以高超的形体控制、以明快的节奏剪辑和奇特的画面构图所形成的冲突感。
哈罗德.劳埃德
富于乐观精神,他在影片中情愿使自己成为一个“肤浅的人”,然而却创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喜剧形象。1925年《大学新生》以擅长在情节中展示自己的幽默和各种噱头,并以复杂的视觉语言,生动活泼地塑造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喜剧形象。《大学新生》曾与《一个国家的诞生》《淘金记》和《大阅兵》一起被列为美国电影默片时期最卖座的4部影片之一。
查尔斯.卓别林
他曾以鲜明的银幕形象、深刻的社会批判价值和独特的电影喜剧观念,战胜了他的所有对手,成为全世界人们所爱戴的喜剧明星。他以英国式的含蓄和幽默来处理人物,并以瘦小的上装、肥长的裤子和一双过大的鞋子,构成了一个富有喜剧效果的“绅士流浪汉”的形象。他在以后的《移民》《狗的生涯》《田园诗》《寻子遇仙记》等大批优秀影片中,深刻地表现了个人与未卜命运的冲突、与社会现实的冲突、与强权政治的冲突、与现代文明的冲突以及与工业化文化之间的冲突。卓别林在影片中对于倍受欺凌的“失业者”典型形象的塑造和对于资本主义社会价值观念的质疑与抨击,既明显地使他与同时期的基顿、劳埃德等喜剧片明星们的作品形成了严格的区别,又与同时期的好莱坞制作的影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喜爱他所塑造的夏洛尔这一流浪汉的银幕形象。
一、人物形象的塑造
无论是《马戏团》中失恋的夏洛尔,还是《城市之光》中赢得了复明姑娘的感恩之情的夏洛尔;无论是《寻子遇仙记》中不畏艰辛寻求幸福的夏洛尔,还是,《摩登时代》中作为机器的奴隶精神失常的夏洛尔,人物都是包含着心酸、喜悦和忧郁、快慰。
二、影片的结构观念
三、影片的空间观念
①卓别林善于运用全景镜头。②借助全景镜头交代不同的与人物动作相适应的空间环境,无论环境之间相距多遥远,观众都可以从镜头的空间环境中,从人物与环境的冲突中获得视觉效果。③以长镜头的形式表现动作本身的喜剧冲突的视觉效果和连贯性。④画面内部的多信息的表现。
四、电影的时间观念
卓别林的影片虽然是以喜剧片独特的美学形式来进行表现的,但是他的喜剧精神却是以模仿动作的绝妙演技、以不加修饰的技术手段、以现实生活的空间真实作为影片的创作基础。巴赞曾指出:卓别林的最优秀的影片可以反复地看而乐趣丝毫不减。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