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尔.科恩和伊桑.科恩是美国著名的电影导演、编剧、制片。哥哥乔尔生于1954年11月29日,弟弟伊桑生于1957年9月21日,都出生于美国明尼苏达州的首府明尼阿波利斯市。由于他们作品的编剧、制片及导演都是两人共同合作完成,故被称为“科恩兄弟”。
他们的电影作品独具特色,其情节不落俗套,往往强调命运的某种不确定性。 从1984年第一部电影[血迷宫]在第一届圣丹斯电影节获得最佳电影奖以来,科恩兄弟一直在好莱坞坚持独立制片,每一部电影从剧本创作到最终剪辑都牢牢把持着自己的控制权。正是他们坚持独立制片,才得以在技术上保证自己的独立性,创造出个性鲜明的作品。
《大地惊雷》2010年
倔强的孩子与孤僻的大人同行,无疑总会引出一条暗藏的情感,起初为钱或是无奈而为之,甚至相互排斥,中间建立起一种信任和不离弃,结尾处有很多爱、相信、温情等在那里。看似大人的护送、保护和帮助,实则更是自我救赎、认同的某种信仰式的实现,融冰与释放。这类电影,经典的有《这个杀手不太冷》、《中央车站》等。这次的故事发生在美国西部,科恩兄弟喜爱的环境和笔触。
好的配乐是电影的灵魂,引观众去品它的故事,像灯光之于好酒,太亮太暗都不好,只有合适,才让人心甘情愿饮到醉。 赞美诗《Leaning on the everlasting arms》,对于这么一部浓烈粗犷的电影,它淡得恰好。伴随影片开始,掺着风啸夜雪,屋里金黄的油灯摇起,映在门廊下,钢琴的静谧缓慢让人觉得这夜,是平安夜,不似在讲一个复仇故事,纵然有再多西部野外的粗粝荒冷,再多潜伏而混乱的杀机,再多血腥、残忍、黑色、压迫感……。 到最后老人抱着小女孩奔跑时的夕照,树影,满天星光,和精疲力竭前看到亮灯的屋,这种充满人性、浪漫的转弯,不觉突兀,反而漂亮自然,因为音乐的一直贯穿,使之变成了一个温暖又有些小悲伤的故事。
shizhcui
2016/12/8 23:49:21
《醉乡民谣》2013年
勒维恩说,“如果一首歌既不是新歌也不会过时,那它就是民谣”。没错,电影里的所有歌曲,除了那首令人忍俊不禁的《拜托啦,肯尼迪先生》是设定在60年代初之外,其他歌似乎不论放在当时还是今天,都是令人醉心的富有诗意的小品。整张原声带先于电影很久就发行了,单独听也绝对是非常上乘的民谣唱片。
《醉乡民谣》里Llewyn的故事参照了美国民谣歌手戴夫.范.朗克的回忆录,男主角在开头深情演绎的Hang me,Oh hang me曾是朗克的经典歌曲。60年代初期民谣在美国大城市已成一时之盛,当时的知识分子以结交民谣歌手为荣,而片中的Gaslight Cafe后来成为民谣音乐的圣地。
“It's never new, it’s never get old, it's folk song。” 无论民谣歌者的梦想之路多么艰辛,以500 miles 和 Hang Me等为代表的经典民谣一如既往的温暖动人,永不过时。
juicefei
2016/12/8 21:46:33
《缺席的人》2001年
很多经典的故事之所以精彩,人物之所以深刻,恰如雨果笔端慧言,它们拥有“复杂得像海一样的性格”,选用这样的故事主人公,他们幽静而多变,危险却迷人,深沉里蓄积着咆哮的力量,湍瀑中隐露出微澜的怡然,不想其惹人注目都很难。《弹簧刀》里的比利.鲍伯.松顿是这样一个人,杀手雷昂是这样一个人,剧院魅影杰拉德.巴特勒是这样一个人,总之类似这样的戏剧人物多得数不清。而在科恩兄弟的镜头里,从不受冷落的明星角色,恐怕也是这样的人物了。《缺席的人》是毋庸置疑的代表。
“不要再玩弄你的忧伤,它像秃鹰吞噬你的生命。——歌德《浮士德》。一切悲伤的音符至此结束,伴着贝多芬的奏鸣曲和影片永恒的黑白两色,不禁热泪盈眶。
yangya90
2016/12/9 3:17:33
《逃狱三王》2000年
逃亡路上的乐与路,我们仨的传说。在第四十四届格莱美的最佳专辑评选上,有一张专辑的出现最出人意料,既不是什么大牌明星新作也不是什么高水平新人的表现,而是一张以往最多只在专署奖项上出现的电影原声CD---科恩兄弟导演的喜剧电影《O Brother, Where Art Thou?》
《O Brother, Where Art Thou?》描写了30年代老美国的故事,里面使用到了许多足够怀旧也足够经典的老歌。为了制作出贴切电影年代(1932年)的密西西比之声,科恩兄弟找来了T-Bone Burnett,这位曾经给诸如Elvis Costello,Sam Phillips, Joseph Arthur,和Counting Crows这些民谣-摇滚艺人都做过监制的大师级的制作人,来追忆和重现那个时代的乡村音乐,根草,民谣,宗教圣歌和布鲁斯。科恩兄弟和Burnett将这个电影的配乐做成了那个时代的音乐历史大集汇。
这些歌曲里有一首歌相信看过电影的人一定不会忘记,就是Dan Tyminksi的"I Am a Man of Constant Sorrow",这个在电影中使那三个倒霉蛋偶然间一唱成名,最后救了自己的歌曲,是一首欢快自然,白听不厌的老根草/乡村作品。尽管这都是老早前的作品,但是今天听起来仍然不会有丝毫的厌恶,反而由于那种没有商业动机,纯粹表现音乐的气质,让人过耳不忘,甚至这些歌曲差点反客为主抢了电影的风头。
ab168008
2016/12/9 4:16:16
《谋杀绿脚趾》1998年
三个穷鬼,一场保龄球联盟赛,三人组合的共同爱好:保龄球。三人组合的共同话题:有关地毯被人撒尿,这需要找人赔偿。喜剧总是会有着喜剧的开头和使人兴奋的巧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