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北电论坛 → 饥饿游戏 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查看完整版本:饥饿游戏 小说和电影不同的艺术感染力
2016/9/13 16:31:59





2016/9/13 20:10:15

小说与电影不同的艺术表达形式以及不同的叙事角度带来了不同的艺术感染力。小说强调的是精神的沟通与构建,是身临其境的感受。而电影强调的是视听上的感官刺激。

  小说以抽象的语言为媒介进入读者的心理视野,读者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审美取向对小说中描写的人物和场景加以解读。小说赋予读者的艺术形象是开放的,未完成的,读者在各自阅读过程中通过想象与联想来理解、丰富心理形象。“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读者在阅读小说《饥饿游戏》的过程中,在各自脑海里勾勒出各自不同的画面。小说以凯特尼斯的有限视角叙述,读者和凯特尼斯一起思考,一起经历着饥饿游戏的残酷考验,感受着生活中的无奈与抗争。作为畅销小说《饥饿游戏》用文字将错综复杂的情节、惊心动魄的故事缓缓道来,引人入胜。
  电影以直观的影音形式刺激观众的感官,将视觉画面和听觉元素从小说叙事中提炼和放大来充分表现电影的艺术感染力。电影《饥饿游戏》将小说中构建的三个主要场景成功地再现于观众面前。在男女主角居住的偏僻、贫穷的第十二区,人们穿着灰暗的服饰。而都城凯匹特大厦林立,科技发达,人们衣着鲜艳夸张,浓妆艳抹。两个截然不同的生活场景色调形成鲜明的对比,暗示了两种对立的生活方式和两个对立的阶级。第三个场景是“饥饿游戏”的竞技场。这是一个由电脑控制的虚拟的野外森林,游戏的操纵者可以任意改变环境。每个场景不同的特色都令观众叹为观止。
  电影《饥饿游戏》在演员的选择上也颇具匠心。女主角凯特尼斯的扮演者詹妮弗.劳伦斯演技淳朴平实,善于表达丰富的内心世界。她在电影《饥饿游戏》中的表演受到一致好评,将小说中人物诠释得十分到位,凯特尼斯的善良、坚强、木讷和专注被劳伦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此片也让劳伦斯的演艺事业走上了一个巅峰,步入了好莱坞一线女星之列。男主角皮塔的扮演者乔什.哈切森在电影中成功地塑造出温文善良、心思缜密的形象。童星出身的乔什.哈切森极具亲和力,与皮特的气质十分契合。电影中的另一个亮点是来自澳大利亚的男星利亚姆.海姆斯沃斯,饰演女主角凯特尼斯最好的朋友和狩猎伙伴盖尔。虽然出场时间有限,但他高大帅气的形象引起观众的关注。
  好莱坞的配乐大师丹尼.艾夫曼和得过格莱美奖的本恩.本内特联合为《饥饿游戏》担任配乐,并挑选合适的歌曲用于影片当中。影片中的配乐或是凄美委婉,或高亢悲壮的,或是惊心动魄,或是激动人心,生动的诠释电影的主题,渲染气氛。美国“乡村公主”泰勒.斯威夫特为《饥饿游戏》而精心打造的片尾曲《安然无恙》更是锦上添花,以凄美空灵的唱腔演绎出悲伤绝望的气氛的同时,也给人以气势磅礴之感。



2016/9/13 23:57:11

喜欢约的,可以来找我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11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