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北电论坛 → 影评 |《公民凯恩》:浅析凯恩形象的现代性和象征性
查看完整版本:影评 |《公民凯恩》:浅析凯恩形象的现代性和象征性
2016/8/29 22:22:53

一、现代性




现代性是一种持续进步的、合目的性的、不可逆转的发展的时间观念。通俗来说,就是一路高歌猛进,勇往直前,而凯恩身上的每个时间段都体现出了这样一个现代性的显著特点。首先,凯恩在他童年被他的母亲送到了赛切尔先生处,为了更好地生活和教育,为了现代都市的繁华。这种为了世俗的目的,罔顾人伦亲情,感情变得愈加稀薄,正是现代化的一大表现。虽然,这一次“进步”不是凯恩选择的,他甚至是抗拒的。但是,年幼时的这次经历,给他的人生带来的影响应该是巨大而无形的。凯恩在他后来的人生中做出的选择,以及他后来的异化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应该是有他这次被送走的经历在潜意识里影响。当然,凯恩的母亲虽然强势,但并不是无情。他的母亲看着窗外堆雪人的小凯恩,眼里含泪,语带哽咽的说:“我一个星期前就把他的行李打包好了。”可惜的是,小凯恩看不到这一幕,他只觉得是赛切尔先生将他残忍的从父母身边夺走,而父母都不要他了。其次,在工作上, 凯恩身边的人对他的评价很不一致,这使得凯恩这个人物的形象变得立体丰满。波斯丁是凯恩的好友,他印象中的凯恩是一个充满干劲,对人友善,同情弱者的人。他不仅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企业家,而且是影响一个国家的强权人物,是他直接影响美国政府进行了西班牙与美国的战争。但如果就这样定位凯恩,那就错了,他同时也说到:凯恩年轻气盛,不可一世。他主张制造轰动新闻而不问事实真相确否,以此与《纪实报》争夺读者。但凯恩在向公众发表的“原则宣言”里则义正辞严写道:“我要向本市居民提供一份日报,它要忠实地报导新闻…… 不允许有任何特殊的利益来干预这些新闻的真实性。”他的监护人赛切尔评价他是:凯恩只不过是一个走运的流氓,被惯坏了的、没有责任感的无耻之徒。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无疑是将一个商界大亨真正的发家之路揭露出来。绝不是外界所想象的那么光明、那么伟大,这其中充满了诡谲不测的商战、卑鄙下流的手段。我们虽不否认凯恩自身的能力与魅力,但在这种现代化的背景之下,竞争的底线也在不断被消解,竞争的手段层出不穷,一个富豪的成长史同时也会是一部血泪史。现代化的急功近利在凯恩的身上表现的非常突出。第三,在婚姻中,凯恩有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凯恩娶总统的侄女,很明显这是一段政治婚姻,财阀与政客的结合是双赢的,但我们不能说这段婚姻是完全无爱的,也不现实。但是,在婚姻的过程中,凯恩的自大傲慢以及不顾他人感受,让这段婚姻逐渐走向无话可谈的尽头。第二段婚姻始于竞选期间的“金屋藏娇”。在竞选讲话时,他将对手贬到一文不值,却被对手抓住弱点,把他的桃色新闻报道出来,让他败选。在与对手谈判对话时,他话语中的极尽傲慢之色,认为只有他自己是光明磊落的,这种个人意识的膨胀、目空一切的态度正是现代化影响到个人身上的体现。败选后,凯恩的人生也开始走下坡路,他的报社面临破产。为了重新找回操控舆论的鼎盛时代的感觉,她逼迫自己的第二任夫人演唱歌剧。这个剧情和《雷雨》里周朴园逼迫蘩漪喝药有相似之处,都是想通过这样的手段找回自己绝对的话语权。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凯恩对金钱与权力的欲望让他被异化,他一次又一次的在空旷的宫殿里提醒自己:“我是凯恩。”在这种异化的孤独中,他身边的人都一个个离他而去,最后他也离开了他未完成的仙那度。在这段时间中,他身上的现代性走向了极端,在他身上表现出社会中的野心和虚荣,他参加竞选,聚敛珠宝,垄断珍玩。我们看到的他,不是单纯为平民讨回利益和公道,而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大的名声和更好的口碑,权欲和虚荣是他世界观中两根最主要的精神支柱。



2016/8/30 3:31:53

二、象征性




李兰说苏珊是“美国民众的缩影”,那么凯恩就是“美国大亨的写照”,那种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失去了本心的人。而他遗言中的“ROSEBUD”就是他象征性的体现。他在年轻的时候锐意进取,富有冒险精神。他可以顶住来自监护人与生意亏本的压力为弱势群体发声,在生意之初即使每年亏损一百万也毫不心痛,因为他要坚持自己的选择。他与第一任妻子的婚姻前期非常幸福并且体贴。然而随着报业的发展与扩大,凯恩发生了变化。他试图步入政坛,以独立的身份竞选州长,在竞选中他大放厥词,即使被对手抓住把柄也依不以为然,顽固的坚持自己的傲慢。婚姻方面由一个连贯的场景表现出来,同样在吃饭,结婚初期两人紧挨、甜蜜说笑;然后慢慢坐远,开始吵架;到最后是两人隔着长长的桌子,各看各的报纸,表情冷漠。在一个雨天,凯恩遇见了歌女苏珊,两人坠入情网,如果说他开始对苏珊的感情是真诚的,那么到后面越来越演变成了控制和利用。他为苏珊建造那座富丽堂皇的歌剧院,把夫人苏珊装扮成“歌星”,在风头浪尖上苏珊都受不了了,凯恩却一再逼迫她坚持下去。苏珊告诉汤普逊:“盖这座歌剧院不是我要的,我不想唱,这是他的主意……一切得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从来都是。只有一次例外,那就是我离开他的时候。”由于凯恩的第二次婚姻,他失去了和他曾共同战斗过的李兰。最后,晚年的凯恩已经在一条路上走到黑,变得偏执而腐朽。他再也没有能力操控整个国家的舆论,他失去了引领整个国家的权力,他没有了亲人,失去了爱人,寻觅不见友人。他只能坐在空无一人的仙那度里告诉自己“我是凯恩”。凯恩一生在追求极致的物质丰富,最后成为了物质的奴隶。他在追求的过程中失去了亲情、友情与爱情,人的一生连人间三情都没有完整的体验过,无疑太可悲了。凯恩的人生愿望与奋斗结果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他努力寻找情感的慰藉却屡遭精神的惩戒,取得了现世的成功却沦为了孤独的暴君,富于理想主义又为财富权力羁绊。影片结尾,炉火焚烧着凯恩的遗物,一把凯恩少年时所珍爱的雪橇,火焰舔去了雪橇上的灰尘,露出了“玫瑰花蕾”的字样,最终在火中被一点点吞噬。原来,“玫瑰花蕾”来自于这个曾被小凯恩用来攻击撒切尔的玩具。Rosebud” 正是凯恩童年的记忆,是一个关于美好与自由的象征物,象征着所有在追逐的途中永远逝去了的快乐时光。这个童年的玩具在他被迫离开母亲的那天被雪掩埋,暗示了凯恩一生的悲剧之源,是凯恩人格形成的重要依据。“凯恩先生是一个获得了他想拥有的一切然后又失去了这一切的人。也许玫瑰花蕾是某种他没能得到或是失去了的东西。不管怎样,它并不能用来解释一切……我不认为可以用一个字来解释一个人的一生。我猜,玫瑰花蕾也许就是拼图上的一块,遗失的一块。”汤普森最后这样说到。的确,这部经典影片,最后想从不同人眼中看到不同的凯恩,表现的其实就是在这个现代社会上人的多样性以及复杂性。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3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