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北电论坛 → 分享北电文学系考试技巧
查看完整版本:分享北电文学系考试技巧
2016/8/22 8:17:25

关于故事创作:
提前做好准备。练习不同字数要求的文章。比如2500字、1800字还有个别院校及联考的800字。
审题,看要求写成什么格式,如果没有要求最好写成视觉小说体,描写外部动作和细节为主,摒弃心理描写(也就是说故事最好有画面感)。
例如描写一个着急等待下课的小学生。外部动作为“一直看着挂钟几点了、坐立不安、不停看窗外、提前收拾好课本等等外部动作”
人物性格决定人物动机,人物动机要有逻辑性。




关于面试:
一定要挺清楚问题是什么!
考察考生临时反应能力,有可能给你一些新闻图片或者一则新闻,让你现场编故事。(从事编剧、导演的基本素质之一:根据零碎素材可以开发剧本项目能力),注意拓展出去的部分不要太瞎扯,要实事求是。


要有自己烂熟于心的电影。电影的选择也是一门艺术,因为很多考生是看《荣誉》的,有的临时抱佛脚几乎背书般,几乎从早到晚考生都会说《阳光灿烂的日子》《美国往事》《霸王别姬》等几部经典,除非你能谈出真正的新意和自己的见解,否则很容易被考官误杀。另外一些培训班知道摄影系比较推崇某些导演和电影,比如大卫芬奇,《七宗罪》等片,假如你说了这部片子而谈不出新意,那么也可能被误伤,考导演系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最好不要提《荣誉》拉片的那几部,几乎都不会太高分。我在这里不推荐什么篇目,那样只会误导考生,还是从你自身出发,深有感触出发。假如你真的对《阳光灿烂的日子》有独特感受,大胆说。


学术词汇慎用。
临时编讲故事要通俗易懂,不要太玄,太网络语言。
思考一两个男女演员,各自用准确词语描绘他们。
给你一个地点,比如电影学院,用几句话描述其“环境”(看清题,“环境”“感受”,感受其实不是完全心理感受,而是理解为“氛围”更贴切,依然是外部描绘,而不是纯心理描述)


现实主义亲情类是考生接触生活比较多,有自己感悟的类别。不要科幻、玄幻等。
语言要生动和生活化,有点小幽默而不贫,很多考生的误区,写一个有个性的人要么结巴、要么脏话连篇,这个会低分。
千万不要电视剧狗血剧情假模假式。比如一会儿白血病,一会儿失散多年的亲妹妹是自己爱人,这不是戏剧冲突,是凑剧情。


人物最好不要超多四个。
切忌矫情,别琼瑶附身,都好好说话,价值观正常,别动不动最后大揭秘原来是为了考验对方,或者是得了绝症故意避而不见闹分手。




关于影评:
对电影宏观把握能力,对细节感受能力,注意记录电影细节。
围绕某个核心的“点”去写作。
不要空谈很多理论和术语,围绕影片本身。文学系从剧作角度去,摄影系从镜头、角度、光影、色彩、运动等分析。导演主要从视听语言方面去分析。
观点清晰明确




对于学习的建议:
喜欢一个东西要吃透,不要肤皮潦草,有独立的知识面扩展能力,比如你和同一个考生都说喜欢《告白》,你只能说你如何喜欢,剧作如何有新意,如何如何;另一个考生不仅谈到影片,还能谈到原著凑佳苗其他著作、谈到导演中岛哲也的其他重要作品比如《被嫌弃松子的一生》,能谈到电影背后的一些制作方面的问题,假如你是考官你会选择谁呢?


国内外,要有至少各三个能深入谈的文学家。王朔和韩寒假如你谈不好,最好别随便说,假如能聊透彻,这是高分的,但是还是建议大部分考生避开,因为考生的年龄和阅历很难理解王朔对于中国电影和文学甚至文化的影响,而且谈王朔不能谈他一个人,要联系起来太多人比如冯小刚、郑晓龙、刘震云、姜文、张元、徐静蕾等等,而韩寒因为引申意义和政治符号化解读过多,假如你有信心说明白就说。不建议说郭敬明。


近几年的三大电影节的最佳影片、短片。
《文艺小百科》或者初高中课本拓展出去的知识,记住,是拓展出去,而不仅仅是小百科上的。
比如考到了鲁迅,大家想到都是杂文和讽刺小说。考试却可能会考他的唯一一部爱情小说《伤逝》。
问最喜欢的导演是谁,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不建议说,理由不多说了。
华人导演推荐的李安、侯孝贤、杨德昌、姜文。上面四个人,历年考生说的比较多的是姜文。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2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