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北电论坛 → 人性之下的香港警匪片
查看完整版本:人性之下的香港警匪片
2016/8/5 2:14:42





2016/8/5 4:36:58

从当初的“香港电影救市铁三角”——刘伟强、麦兆辉、庄文强,再到后来的双雄合力。从2002年的《无间道》系列、《伤城》,再到后来的《大搜查》、《窃听风云》,在这近10年的时间里,麦庄二人一直坚持着自己的风格,同时将两个人的优势融合贯通,麦兆辉的人性刻画,加上庄文强的剧情设置,两人合作完成的警匪片在香港电影界独树一帜。
  



2016/8/5 6:56:11

如果说吴宇森是用冷酷冰冷的枪支来阐述他的暴力美学的话,那么麦庄二人的方式就更加地原始化,没有多余的赘述,只有一枪毙命,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在很多的麦庄影片中主角的死亡的时候都是很惨烈的,比如在电影《窃听风云》里,古天乐饰演的杨真最后一幕死亡的造型就是杨真驾车与马志华一同坠入大海里,在电影《伤城》里,梁朝伟饰演的刘正熙更是在知道自己的妻子的死讯之后,立即开枪自杀。无论是《伤城》还是《窃听风云》,还是之前的《无间道》系列,麦庄二人总是习惯性地不吝惜对白,安排人物之间来上一段甚至多段引人深思的对话,将武戏悉数化为文戏的同时,将文戏处理成武戏的“对峙”神采,由此表现出主人公的内敛与机智。因此,在他们的电影中,总是很容易地出现许多经典台词,就像在电影《无间道》Ⅱ里吴镇宇饰演的角色说的那句脍炙人口的名言“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还有那谋杀了多少少女芳心的那两句对话“对不起,我是警察”,“谁知道”,还有在电影《窃听风云》里那句台词“错的事情我们都敢做,对的事情反而不敢做了”,这两位导演通过台词这样的一种方式将他们自身的对警察这样一个神圣的职业的理解向观众传达出来,这是他们电影特色之一。
 



2016/8/5 9:05:10

 除此之外,我们注意到另外一个特点,在麦庄的电影里,“警”与“匪”这两个完全泾渭分明的“敌人”身份之下,总是有一种“惺惺相惜”的微妙元素关系,麦庄更坚信即使是两个原本相互对立的人,若一方对另一方在性情上产生影响,这样的一种影响必是刻骨铭心的:不论是《终极无间》里仅活在回忆中的陈永仁,但其身份却与刘建明“合二为一”,致其人格分裂,生存于两个人的世界当中;还是在《伤城》里的邱建邦与刘正熙,这两位从一开始导演就将他们的关系定格为好朋友,乒乓球桌上最好的对手、信赖的上司和得力的下属。在大致知道凶手是刘正熙之后,邱建邦并没有直接去抓他,而是去试着寻找他背后的故事,这样的一个举动就是源于对刘正熙的一种“惺惺相惜”,人们总是难以相信自己身边的,信赖的人会是自己一直寻找的“恶”人。最终刘建明代“陈永仁”自我了结,黄海只能拥抱李子俊的尸体痛哭流涕,邱建邦只能亲眼见证刘正熙在自己面前开枪自杀,开始另一段“伤城”,何曾快乐?但这正是麦庄眼中最深刻的情感演绎:善中有恶,恶中有善。善与恶在这一刻的界线瞬间变得模糊不清,也许就像麦庄二人在电影里表现的那样,善与恶往往只有一步之遥,如何选择,全凭自己。



2016/8/5 11:41:51

  第三个特点就是在麦庄的警匪片的电影里,总存在着一种“因果循环”的宿命论,就像那句经典台词一样,“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所以纵观无论是《无间道》的韩琛、《无间道2》的倪永孝,还是《终极无间》的刘建明,都逃不过“因果循环”的宿命;《窃听风云》亦然,即使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恶枭之罪行仍需凌驾法律,以复仇一霎的淋漓快感完成报应!
  然而,我们还可以发现在《窃听风云》里,反派角色马志华的死亡是与杨真同归于尽的,而且最后古天乐扮演的杨真的造型也是十分惨烈的,假眼睛,假手,在他的全身上下几乎就没有一处完整的地方,这样惨烈的造型与尔冬升执导的《门徒》不相伯仲,联想到他们之前的几部电影,似乎有这样的规律,那就是不论是《无间道》系列,还是《伤城》,抑或是《窃听风云》,正邪两派之间从来都不存在着有一个完全的胜利者,即使抓住了想要抓住的人,找到了凶手,又哪怕凶手死亡了,或者是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表面上看似胜利的一方的心灵却也烙下了无法磨灭的伤痕。失败的人也不是什么十恶不赦的人,他们所做出的一切行为都是与他们之前的遭遇密切相关的,这样的一种设置也与我上文中提到的麦庄影片的三大特点密切相关。
 



2016/8/5 12:52:21

 如果说麦庄二人在警匪片中是以情节和发人深省的思考取胜的话,那么林超贤就恰恰相反,区别于麦庄充满着思考的连环效应,让人看完电影不仅心惊肉跳,脑细胞还死不少的电影风格,他讲求的是一种在电影中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他的电影我的涉猎不多,了解他是因为最近的《证人》和《线人》这两部电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里面的打斗场面火爆刺激,很直接地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冲击,无论是《线人》中穷途末路的线人廖启智为躲避黑帮老大追杀,最后撞上铁丝网上的惨状,还是桂纶镁饰演的阿弟与谢霆锋饰演的细鬼在教室里被狠狠踹踏的满脸是血的造型,还是《证人》里张家辉饰演的洪荆假眼睛珠的凄惨造型,总之,在林超贤的电影中,暴力、黑暗、血腥是他现今愈发明显的警匪片的风格。如果说在《证人》的末尾观众还能能看到天空。可以说是一种希望的象征的话,那么在电影《线人》中,带给你的只有无尽的黑暗,上一个人还没从一个困难中喘过气来,另一个就接踵而至。但是在林超贤的眼中人生其实就是这样,人每天都要遇到一个又一个不同的困难,就像在影片最后谢霆锋饰演的细鬼即使死了,但是他觉得他可以救他的妹妹于水火,让她不用再做妓女这样下贱的工作,他就觉得自己值得了,人的路,终归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这也是林超贤在他的电影里反复强调的,无论什么困难还是绝境,要靠人自己去创造去突破。



2016/8/5 15:30:33

 记得在《线人》的宣传海报上有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每个人都有价格,你值多少钱?”,这样的一句话振聋发聩,给观众以无限的思考空间,这就是林超贤的风格,他不像麦兆辉和庄文强那样在电影演出的本身的情节上就给人一种逐渐抽丝剥茧的感觉,让人在观影的同时就保持着精神的高度集中思考,他是希望观众在看完电影之后可以让电影的感受飞一会儿,在那时候再让观众去思考电影中深层次关于人性的探讨。
  与麦庄电影相似,林超贤在电影中也强调着一种因果循环,但是与麦庄电影中的因果循环却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手法,麦庄电影是通过最后“双雄”之一得到自己应有的报应向观众阐述因果循环的道理的,而林超贤是通过情节上的因果循环,向观众揭示出一个潜藏在电影中的“暗线”,这在电影《证人》中体现地淋漓尽致,在电影《证人》中,纵观全局张日东的审判几经波折但最后还是受到法律的制裁这是正义的回归,而几路线索的纠缠更是一种情节的回归。影片开始的车祸在最后不断地因主角的回忆而重现,原来每个人如今的遭遇都已经在那起车祸那次误杀中联系在了一起。高敏因与丈夫打电话把大女儿留在了车里,唐飞因追捕张日东开枪误杀了大女儿,而绑匪则是在与妻子夺命狂奔中制造了这起车祸。直到影片即将终结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导演为我们安排了这么一个精密的棋局,林超贤通过这样的一种方式体现着他对于因果循环的一种理解。简而言之,麦庄电影的因果循环是先来因再有果,而林超贤的电影的因果循环则是由果推因,然而,无论是哪一种方式,都带给观众许多思考,关于人生,也关于人性



2016/8/5 17:58:31

 同时,在上述电影的分析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哪种风格的警匪片,其对人性的探讨都是统一的,导演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注到对于人性的探寻之中,如果说,在《无间道》里,梁朝伟是韩琛眼中的内鬼,那么在《伤城》里,内鬼则是自己不能战胜自己的欲望,而当到了《证人》、《线人》里,内鬼则是心里那种对亲情,对温暖的向往,这就是人生,这也是每一位导演想通过电影向观众传达的。人们都说电影是人心灵的一次赤裸裸的体现,所有的丑陋、肮脏、不满都可以毫无顾忌地通过银幕彻底地宣泄出来,也许,每一个人都需要一个出口。


Powered by ZuoJu X5.0
Processed in 0.08 secon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