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影艺术的文化追求方面,我们与韩国有着相同的文化诉求,即追求电影的本土化,然而在具体的发展道路上却相差甚远,我们远远不如韩国,这是为什么呢?
lmflmer
2016/7/20 23:10:57
20世纪60年代以后,韩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尤其是进入90年代,整个社会进入民主化、多元化的发展进程,经济政治格局的转变,引起了整个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其中在电影领域也发生了深层次的变革。
在市场化运作中,韩国电影兼备电影企划能力和制作系统运营能力的专门制片公司,到2000年,出现了把投资、制作、发行、上映等一系列过程捆绑为一体的垂直结合形式,这种形式既可以减少交易费用,又可以确保影片制作顺利进行,而不受其他因素的干扰。我们说韩国电影在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成功的,但更重要的是有政府的大力支持。
从1999年开始,金大中政府提出了文化、影像产业振兴政策,在1999年至2000年间由政府演出款设立的电影振兴金库财源多达1670亿韩元,与此同时,还创立了电影振兴委员会(韩国非官方性质的最高电影主管机构,其主演资金来源含电影票税收及政府预算),并提出如下政策:
引导艺术电影、独立短片电影的制作支援和通过投资组合的电影制作资本的扩大和稳定化;
培养影像人力,经常向电影市场提供新的人才,以活跃的影人为对象,实施专门性的强化教育;
加强技术工作的公共性,确保电影技术的国际竞争,推进显影技术的国际化等制作支援系统的优化,与亚洲国家进行电影和电影技术的广泛交流;
对影视文化活动给予支援;5、加强韩国电影的世界化和网络的构建支援。
不仅如此,韩国电影等级制度也有所放宽,这更有利于电影的多样化、深刻化,足以使其在民族化道路上稳步前进。当然,电影可以说是一项公共事业,其制作过程再怎么顺利,如果观众不拥护,那也会功败垂成,然而在韩国这已不是什么大问题了。韩国国民普遍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据1998年4月23日《上海译报》报道,在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风靡世界之时,韩国的高中生却自发地抵制《泰坦尼克号》。在韩国电影界,无论是制片人、导演或演员,都对本国电影有着很强的责任心,甚至盗版商为支持韩国影片从不盗版本国电影。如此好的电影发展氛围,韩国电影民族化发展,可谓如鱼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