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实性和写意性的完美融合
——浅议《霸王别姬》
众所周知,第五代导演的作品具有浓烈的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在写意的同时与写实进行出色地融合。而本片的导演陈凯歌,在解析历史和传统的重负对人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展现人的复杂性,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扎实的艺术功力,表达强烈的人文意识和美学追求,并调动多种电影手段,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沉重而犀利、平和而激越的电影风格。这一特点在本片《霸王别姬》中展现的淋漓尽致。从民国初到文革结束,导演将这以程蝶衣和段小楼的伶人生涯浓缩其中,在以点概面,以表透里,写意性和以真实背景和尽量展现“真实性”给观众的场景表现出来的写实性完美融合。
影片的叙事结构让观众足以眼前一亮,这种叙事结构更能让观众明白导演的意图——这是一部写实性和写意性的完美作品。纵观全片,可以发现,这部电影的最外层叙事结构以倒叙展开,从文革后的两主角为即将到来的演出走台开始,接着一阵强烈的聚光灯,伴随着京剧乐曲,展开故事骨干。在倒叙中,按时间顺序分为三大段——幼年学戏、青年成名、中年落魄和九个冲突。另外,最值得品味的事,导演独具匠心地加入了三条叙事线。首先是以京剧《霸王别姬》的进程为线索,就如同影片一开始要走台的彩排一样,一段一段安插在故事的叙述中,每一次的京剧唱响,都是一个新的冲突的开始。最后一场戏的时候,更是以京剧霸王别姬最后一幕的虞姬自刎和程蝶衣的自刎联系起来。虚实结合中,京剧运用写实性揭示这两个伶人与京剧骨肉相连的一生,在写意上给观众美的感受,以霸王别姬这出京戏最初具备的悲壮色彩兆示了影片的精神内核。第二,程蝶衣的心历路程,尤其是其对性别的认识,在影片中的来回穿插,激起一个又一个的冲突,将程蝶衣的一生串联起来。例如,在程蝶衣童年开始的性别转换历程中,先是练“思凡”被打展开性别转换的第一幕,然后是张公公的强暴,正式确立了性别的成功转变,进入青年后,对菊仙的吃醋,与袁四爷的媾合,都一步一步地因性别认识的转变而推进故事,同时让这种冲突进一步让性别转换变得不可逆转,在冲突中深化主题。第三条线,就是重要历史的叙述,导演将主人公的一生与大时代背景紧密相连,每一次的大型冲突都是与时代的变迁密切相连,这样的表达,以大时代背景为写实,不仅告诉观众常人在面对大时代的无力感,写意性地描绘了尤其和程蝶衣一样倔强地“从一而终”凡人在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下的悲剧色彩。
影片细节上的把握,更是处处体现了导演的写实与写意相融合的艺术风格。影片初始,就在程蝶衣幼年学戏被断指之后拜祖师爷时候,他的母亲给他披上外套,镜头随着程蝶衣回头的视线,转移到对屋外的漫天飞雪。之前还是朗朗晴空,转眼就是漫天飞雪,从写实来说必然是败笔,但是这里却带入了导演的主观色彩,用飞雪写意性的象征了程蝶衣的一生悲剧从这一刻开始了。在影片后面,程蝶衣戒大烟的时候镜头以金鱼为前景,又或许导演实际上是想把金鱼当成主体来表达了。金鱼是一种变异的品种,这里就用了象征手法,象征着程蝶衣和金鱼一样,是一种变异的美,一种病态的美。在太庙审判程蝶衣等人的时候,导演把镜头放在火焰的后面,让火光充斥着整个镜框,透过这个火光闪耀的镜框,观众带着火焰的情绪看待这一场直刺人心的审判。站在个人角度而言,这一场审判是这部影片的最大高潮,是积累的前面的所有情绪的骤然爆发,而这一团火焰,正是这部影片的极大的亮点,写意性地将这这一切带入了导演想要表达给观众的主题情绪,用火焰带动着所有的情绪。最后不得不提的是导演对音响的巧妙运用,这些音响的运用也是将写实与写意的成功融合的关键。写实上,各种的背景音,例如程蝶衣母亲将程蝶衣送到梨园时的大街上的吆喝声,段小楼在青楼时妓女和嫖客的调笑声,日本进城时的枪炮声以及文革期间时不时响起的时代红色革命歌曲等等等等。写意上,京剧的配乐更是一绝,在程蝶衣幼年最后一场成功背“思凡”的时候,程蝶衣缓缓背出思凡,京剧的鼓点缓缓敲起,等到流利自如地成功转换性别的时候,京剧配乐以一种喜庆的感觉配起来,让悲剧色彩在喜庆中更显悲剧,同时,在张公公强暴程蝶衣那一段也是运用了这一技巧,以喜庆的悲剧反衬悲剧色彩,体现了完美的写意性。同时,在后面的小四和程蝶衣争做虞姬的时候,场外的京剧乐声,既是增加现场气氛的手段,同时也是写意上以这一快节奏的为情绪表达,凸显了这一冲突。
总的而言,这部《霸王别姬》是第五代导演整体艺术风格的集中体现,将写意性和写实性完美的融合,既负载了沉重的历史感和深沉的主题韵味,又给人以美的感受。这无疑是一部值得每一个观众细细回看和细细品味的伟大作品。
不得不说,你很想把自己读到的既成性的东西显露出来,但,电影,技巧之外,更重要的应当是意义——及对你或世界的意义。如果是考生的话还是不要太卖弄,就还好一点。嗯
哎,不扯分析又说不够专业,扯了分析又说模板化,怎么~~~